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具体,教师常常会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以此来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认识不够透彻,不能合理地融合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关系,使生活化教学出现一系列问题和偏差、误区。针对此种现象,文章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兴趣和积极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和流失,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也不理想。因此,教师就要积极地寻找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科学合理地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1]。
一、生活化导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为了向学生营造一种生活化氛围和生活情境,造成了教学生活化中的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的现象。教师将适宜的生活元素进行导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气息中感受到数学的基本魅力,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师的生活化教学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数学广角——优化”这一课时,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不足,他们在理解这个知识板块时的心理压力较大,所以,在教学中,我先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生活实例:有一天,小丽家来了客人,爸爸让小丽给客人烧水沏茶,其中烧水的时间需要10分钟,洗茶杯的时间需要1分钟,洗茶壶的时间需要2分钟,拿茶叶需要1分钟,擦桌子需要2分钟,请问你们觉得最少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让客人喝到茶了?如此,学生们听到了生活色彩的故事,纷纷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个生活问题,提升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投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情境中,开展角色扮演或者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极大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成就感。
二、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从自身教育理念的革新处入手,将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对数学课本进行深入研读,钻研教材中的具体知识点,结合知识的特点来有效融入生活化内容,促进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进行理解与学习,使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掌握数学知识[2]。
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首先应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引导学生掌握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但是由于这些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假如仅依靠“读课本”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的内容。据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对这部分数学知识展开思考。比如,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夏天西瓜八毛钱一千克,假如老师想买三千克的西瓜,共需要花费多少钱?随后,引导学生列出:3×0.8=?的算式,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算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计算方式的运用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强化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生活化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作业是不可避免的,通过让学生做一定的习题和相关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吸收当天所学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也要为学生布置一定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的重点知识。但是,在现实中,部分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学得疲惫不堪。为此,在布置数学作业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坚持生活化的练习路线,让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化的训练,提升数学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讲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后,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我是这样做的: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实际,并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课后,学生们认真观察生活,并进行了仔细的记录。结果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出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今天爸爸买了一根雪糕和一支铅笔,雪糕的价格是1.5元,买一支铅笔的价格比一个雪糕的价格便宜0.5元,请问爸爸一共花了多少钱?”在生活化的作业中,学生们的热情高涨,并经过观察,发现生活中本身有小数,他们在进行问题的创设中了解了小数,而且学会了运用小数。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施路径,通过对有效课堂组织形式的坚持,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优势性作用,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深化学生对数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从而真正达到新课改的根本目标。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