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是语文的根,根不固,则叶不达。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多读书。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切实增加课外阅读的数量,提升阅读的质量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教学  兴趣  方法  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是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读写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树立大语文观,革新对语文学习的认知
    语文教学就是“一体两翼”。“一体”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主题,“两翼”是指语文课外学习、社会、语文教育。具体地说,“大语文”教育从横向看,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语文教育“三个课堂”,其中,课堂教学是“轴心”;从纵向看,可包括学前、学龄和继续教育。也可以说,“大语文”教育就是全方位、多角度、终身的、大众的、普及的教育,而绝非是以选拔少数人为主的精英教育。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将语文学习局限于课本,学生也不应该一味死啃书本,家长更不应该将学生读课外书视为不务正业。语文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应着重精练,而非大搞题海战术,应将更多学习语文的时间还给学生,提供书目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唯有将学生从大量的练习题、卷子中解放出来,学生才可能有时间去阅读,这是前提。同时,提倡学生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争分夺秒地阅读。阅读就是一个积沙成塔的过程,短时间看不出成果,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
二、开展各类活动,将无声的阅读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表达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作品、同一个人物每个人的解读不
尽相同,所以,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将无声的阅读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表达。《皇帝的新装》《狼》课文可以排练课本剧,《春》《散步》这些美好的散文可以开展诵读比赛,课外古诗词可以用来排练古诗文背诵大赛,讲名人轶事、读书故事,读书笔记展览比赛,辩论赛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活动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的阅读化作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把无声的阅读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表达,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比赛中,语文阅读也就“活”了起来[2]。
三、活用课本,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应以本文为依托,立足课文,向外延伸。语文教材所选文本都是精挑细选的,包罗万象,我们可以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江山如画,美不胜收;我们可以看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浴血战斗;我们可以看到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可以看到身残志坚……这些无不可以成为一个点,由此向外延伸。课文里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顺然过渡到去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教材里有《再塑生命的人》,阅读课我们就共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文有著名作家萧红的文章《回忆鲁迅先生》,我就给孩子推荐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等,都可以以课文为主,向外横向辐射,就可涉猎许多文学作品。
四、将互联网+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机结合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来,使得原本枯燥的文字通过音频、视频、图画等形式呈现出来。例如,《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但是很多女生对此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利用自习观看了影片《海底两万里》,这样就显得直观了很多。借着影片引得孩子们到书本中去寻找电影细节,有趣有味。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办法进行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在看完名著《骆驼祥子》后,我又给他们播放了影片,结果孩子们七嘴八舌评论得热火朝天。《西游记》每年暑假都会连环播放,经久不衰。读完《西游记》这本名著时,孩子们不仅仅是被里面的一个个故事所吸引,更惊叹于现《西游记》里面居然有这么优美华丽的文字。基于这点,更能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此运用于自己的写作,把实际生活加工成文学作品时就有了方向[3]。
五、积累、思考与阅读同行
    厚积薄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集腋成裘无不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积累可以促进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提高,可以开阔视野,富足精神,可以增强文化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为此,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走马观花,既要动脑,还要动笔。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疑问读,带着个人思考读,将摘录的语句及个人心得都及时记录下来,“灵感是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积之于平日,得之于顷刻。”捕捉住灵感,你就能够笼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神与物游、俯仰宇宙,任意翱翔在创作的自由境界。“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唯有勤于思考、积累才能召唤灵感。教师安排学生读同一本书前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性、针对性地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否则有的学生浅尝辄止,仅仅为了读而读。读后可组织学生交流,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真理往往是越辩越明,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积累笔记展示,也可组织学生通过微信群或班级读书会的形式进行心得交流,加深学生对著作的理解。总之,不动脑,不动笔,仅动眼的阅读不提倡。
温儒敏教授说:“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这个世界正在加速淘汰读书少的孩子,而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所以,我们应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