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初中语文老师要注重教授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圈点批注”就是很重要的一种课内外阅读方法。我们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具体方法,在名著阅读中,我们要监督及落实“圈点批注”的应用,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养成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圈点批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统编版语文教材实施后,“名著阅读”作为重要板块在书中呈现。然而,每一次名著阅读总是存在很多问题。每每阅读,检查结果总是令人心酸,很多学生囫囵吞枣,读完之后不知所云。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注重教学生阅读方法,便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古以来,圈点批注法一直为读书人所推崇。圈点批注法对阅读来讲确实是一种好方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学生阅读时手不离笔,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圈点批注的具体方法并将它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具体方法
用一套固定的符号进行圈点批注。用什么符号,可以自行设计,如:用“△△”标出关键的词语;用“○○○○”标注文章的难词;用“______”画出重点句子;用“~~~”画出描写的精彩或论述的好的句子;用“?”标明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的句子;用 “??” 标在有疑惑需要认真思考之处的句子;用“!” 标在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用“★★”标在应熟记和背诵之处等。在批注中找出问题,能解决的解决,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主动权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权。此外,还要注意圈点批注的地方不宜过多,通篇都圈,不如不圈。
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依照不同的文体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批注教学。书头,空白处,字里行间,文末都是可以批注的地方。以各种不同文体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教授《植树的牧羊人》一文中突出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内容的批注 ;在教授《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突出对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内容的批注;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的时候要标注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按照从“标题—内容—情感—写法—感悟”的模块进行批注。①批注标题:如标题很妙,包含了……的内容,起到了……的效果。又如,标题是文章的线索……②批注内容:这篇文章采用第X人称的写法(采用了……记叙顺序),写了XX人做了XX事。这一句我是这样理解的:……③批注情感:在这里引导学生通过重要词句的分析进行批注,体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比喻等修辞写出了主人公……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④批注写法:如这里运用了以见大的写法……⑤批注感悟:如“从这里我体会到……读后我了解了……我喜欢……”“我同意……我支持……我也认为……”等新的看法和感悟。当然这样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的文章不同进行调整,可以增加亦可以减少。
二、在名著阅读中,我们要监督及落实“圈点批注”的应用
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给予其指导和关注,并进行适量的监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中指导传授的圈点批注法,可以在名著阅读中去运用。开始时,老师不定期检查学生圈点批注法在名著上的痕迹,检查名著的读书笔记情况。中期可以将做的好的批注及时表扬并进行展览,熟悉了圈点批注的方法,基本掌握了流程,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述所读的名著。后期可以开展阅读活动的方式,如名著新创、名著改编、名著专栏手抄报等促进学生们对圈点批注法的兴趣,让学生在名著活动中掌握这种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方法,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自豪感,真正地实现由阅读到“悦读”的心灵蜕变。
三、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养成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圈点批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阅出经典,读出新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让学生把它内化成终身受益的一种阅读习惯。有了教学中传授的具体方法以及在名著中的实践经验,我们更应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其它的更广的课外阅读领域,圈点批注出新的思想和感悟。让学生学会一种阅读方法,养成一种阅读习惯。学会阅读、学会思维、学会创新,站在文学殿堂上与文学大师面对面进行灵魂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修正自己的灵魂,形成自己的健康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现行的语文教学要落实“大语文”的理念,我们不能将眼光局限于教材的文本,而是要提倡学生海量阅读。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将“圈点批注”坚持实施下去,全面科学地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广泛的课外阅读量,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探究,使学生掌握更多科学的阅读方法,去文学的海洋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圈点批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统编版语文教材实施后,“名著阅读”作为重要板块在书中呈现。然而,每一次名著阅读总是存在很多问题。每每阅读,检查结果总是令人心酸,很多学生囫囵吞枣,读完之后不知所云。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注重教学生阅读方法,便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古以来,圈点批注法一直为读书人所推崇。圈点批注法对阅读来讲确实是一种好方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学生阅读时手不离笔,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圈点批注的具体方法并将它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具体方法
用一套固定的符号进行圈点批注。用什么符号,可以自行设计,如:用“△△”标出关键的词语;用“○○○○”标注文章的难词;用“______”画出重点句子;用“~~~”画出描写的精彩或论述的好的句子;用“?”标明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的句子;用 “??” 标在有疑惑需要认真思考之处的句子;用“!” 标在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用“★★”标在应熟记和背诵之处等。在批注中找出问题,能解决的解决,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主动权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权。此外,还要注意圈点批注的地方不宜过多,通篇都圈,不如不圈。
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依照不同的文体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批注教学。书头,空白处,字里行间,文末都是可以批注的地方。以各种不同文体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教授《植树的牧羊人》一文中突出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内容的批注 ;在教授《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突出对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内容的批注;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的时候要标注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按照从“标题—内容—情感—写法—感悟”的模块进行批注。①批注标题:如标题很妙,包含了……的内容,起到了……的效果。又如,标题是文章的线索……②批注内容:这篇文章采用第X人称的写法(采用了……记叙顺序),写了XX人做了XX事。这一句我是这样理解的:……③批注情感:在这里引导学生通过重要词句的分析进行批注,体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比喻等修辞写出了主人公……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④批注写法:如这里运用了以见大的写法……⑤批注感悟:如“从这里我体会到……读后我了解了……我喜欢……”“我同意……我支持……我也认为……”等新的看法和感悟。当然这样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的文章不同进行调整,可以增加亦可以减少。
二、在名著阅读中,我们要监督及落实“圈点批注”的应用
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给予其指导和关注,并进行适量的监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中指导传授的圈点批注法,可以在名著阅读中去运用。开始时,老师不定期检查学生圈点批注法在名著上的痕迹,检查名著的读书笔记情况。中期可以将做的好的批注及时表扬并进行展览,熟悉了圈点批注的方法,基本掌握了流程,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述所读的名著。后期可以开展阅读活动的方式,如名著新创、名著改编、名著专栏手抄报等促进学生们对圈点批注法的兴趣,让学生在名著活动中掌握这种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方法,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自豪感,真正地实现由阅读到“悦读”的心灵蜕变。
三、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养成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圈点批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阅出经典,读出新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让学生把它内化成终身受益的一种阅读习惯。有了教学中传授的具体方法以及在名著中的实践经验,我们更应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其它的更广的课外阅读领域,圈点批注出新的思想和感悟。让学生学会一种阅读方法,养成一种阅读习惯。学会阅读、学会思维、学会创新,站在文学殿堂上与文学大师面对面进行灵魂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修正自己的灵魂,形成自己的健康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现行的语文教学要落实“大语文”的理念,我们不能将眼光局限于教材的文本,而是要提倡学生海量阅读。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将“圈点批注”坚持实施下去,全面科学地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广泛的课外阅读量,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探究,使学生掌握更多科学的阅读方法,去文学的海洋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