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对于自身的外貌都有一定的认识和观点。因此,有些学生由于一些“与众不同”的相貌,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作为高中班主任,需要认真关切学生,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外貌,并在德育工作中融入爱和关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提升学生对自己外貌的自信,让学生能正视自己与他人外貌上的异同。
关键词:爱 外貌 高中 班主任 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笔者所在班级中某学生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胎记,这个胎记对学生的外貌有一定的影响,学生也深受该胎记的困扰。作为高中班主任,更需要对学生的外貌观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1]。
一、学生相貌“问题”概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够遇到有类似胎记、疤痕的学生。班级内有个叫小芳的女同学,因为自己长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胎记,不敢说话也不敢抬头看大家。胎记这种身体特征为小芳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种困扰也被我们叫做“体像烦恼”。出现“体像烦恼”的原因与青少年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发现期望和实际有较大的区别,就会出现这种烦恼[2]。
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体像烦恼”进行及时的疏导,那么学生的身心健康将难以得到保证。存在“体像烦恼”的学生,多不愿意见人,并排斥参加集体活动。这就会导致这类学生逐渐脱离群体,性格也有可能往自我封闭的方向发展,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并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帮助学生摆脱“体像烦恼”。
二、以爱的视角引导学生破除“体像烦恼”的方法
1.正视现实,接纳自己
人的体型容貌,与基因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不会随着人的思想而发生变化。因此没必要将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放在体貌上,否则也是为自己自寻烦恼。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与其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不如通过阅读、出游来丰富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变得更具有魅力[3]。生命珍贵且独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禀赋,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不论自身是怎样的容貌,都应该正视自己、接纳自己。
2.客观归因,调整认知
让学生认真思考以下问题:靓丽的外表,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能够为你带来他人的喜爱还是其他的事物?靓丽的外表,能让你以后不遇到困境么?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可以了解到,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是一种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而且也能认识到,一个人是否受欢迎与相貌没有决定性的联系,同时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也各有不同。热爱生活、心态积极的人往往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调整对美的偏差,用合理的思维对美进行思考和追求。
3.转移主义,积极“投资”
在青春期,很多人都因为外貌而产生过自卑情绪。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真正超越了这一负面情绪,并为他们带来了独特且美好的气质。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人的成长,能够通过适度的自卑获得动力。所以,化为白天鹅之前的丑小鸭们,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卑阻碍前进的步伐,而是不断地读书、学习,提升自身的内在。“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应该在自身修养上加大投入,用诚恳的态度待人,乐观地对待生活。
4.开展具体的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目前,在学校选用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中,纳入了丰富的心理测试题目。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心理测试题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具体的心理问题展开教学活动[4]。与此同时,对于心理问题较为特殊、严重的学生,教师也需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和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私下一对一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内心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实际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教师还需要深入学习各类心理学理论,为学生寻找到适合的心理测试题目,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明确学生的德育水平,按照学生心理状态发展状态,采取适合的引导方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青少年来说,外貌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作为班主任,可以借助引导等方式,从外貌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并让学生能够真正正视其他同学的外貌。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更为良好的心理状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需要融入自己浓浓的爱意,也需要运用心理学等知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步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另外,教师之间也需要进行有效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为后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爱 外貌 高中 班主任 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笔者所在班级中某学生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胎记,这个胎记对学生的外貌有一定的影响,学生也深受该胎记的困扰。作为高中班主任,更需要对学生的外貌观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1]。
一、学生相貌“问题”概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够遇到有类似胎记、疤痕的学生。班级内有个叫小芳的女同学,因为自己长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胎记,不敢说话也不敢抬头看大家。胎记这种身体特征为小芳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种困扰也被我们叫做“体像烦恼”。出现“体像烦恼”的原因与青少年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发现期望和实际有较大的区别,就会出现这种烦恼[2]。
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体像烦恼”进行及时的疏导,那么学生的身心健康将难以得到保证。存在“体像烦恼”的学生,多不愿意见人,并排斥参加集体活动。这就会导致这类学生逐渐脱离群体,性格也有可能往自我封闭的方向发展,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并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帮助学生摆脱“体像烦恼”。
二、以爱的视角引导学生破除“体像烦恼”的方法
1.正视现实,接纳自己
人的体型容貌,与基因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不会随着人的思想而发生变化。因此没必要将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放在体貌上,否则也是为自己自寻烦恼。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与其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不如通过阅读、出游来丰富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变得更具有魅力[3]。生命珍贵且独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禀赋,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不论自身是怎样的容貌,都应该正视自己、接纳自己。
2.客观归因,调整认知
让学生认真思考以下问题:靓丽的外表,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能够为你带来他人的喜爱还是其他的事物?靓丽的外表,能让你以后不遇到困境么?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可以了解到,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是一种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而且也能认识到,一个人是否受欢迎与相貌没有决定性的联系,同时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也各有不同。热爱生活、心态积极的人往往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调整对美的偏差,用合理的思维对美进行思考和追求。
3.转移主义,积极“投资”
在青春期,很多人都因为外貌而产生过自卑情绪。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真正超越了这一负面情绪,并为他们带来了独特且美好的气质。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人的成长,能够通过适度的自卑获得动力。所以,化为白天鹅之前的丑小鸭们,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卑阻碍前进的步伐,而是不断地读书、学习,提升自身的内在。“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应该在自身修养上加大投入,用诚恳的态度待人,乐观地对待生活。
4.开展具体的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目前,在学校选用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中,纳入了丰富的心理测试题目。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心理测试题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具体的心理问题展开教学活动[4]。与此同时,对于心理问题较为特殊、严重的学生,教师也需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和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私下一对一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内心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实际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教师还需要深入学习各类心理学理论,为学生寻找到适合的心理测试题目,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明确学生的德育水平,按照学生心理状态发展状态,采取适合的引导方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青少年来说,外貌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作为班主任,可以借助引导等方式,从外貌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并让学生能够真正正视其他同学的外貌。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更为良好的心理状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需要融入自己浓浓的爱意,也需要运用心理学等知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步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另外,教师之间也需要进行有效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为后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