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父母、老师、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有利于孩子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尝试交流;经过正规培训的老师拥有好的方法去让孩子试着去交流,社会的支持让孩子不被歧视,拥有一个好的环境去和正常人交流。当然,除了父母、老师、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外,听力障碍儿童本身的努力也很重要。
关键词:语言康复训练;听力障碍;儿童康复;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一、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特点:一方面,听力障碍儿童由于语言起步较晚,再加上认知能力有限,导致其口语词汇量贫乏,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一般儿童的语言起步阶段在其出生后2~3个月时,口语体系在5岁左右已经初步形成。而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起步阶段在3~5岁或十几岁时,据调查,处于6~12岁的听力障碍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障碍主要为理解能力停留在具体事物表述上,词汇量少,表达能力较差,不能理解抽象事物和完整的事物概念。听力障碍儿童往往只能明白语言的一部分含义,会机械性的模仿一些话语,但并不能理解其中意思,导致模仿出来的话语语序不对,或词句不连贯。另一方面,听力障碍儿童的口语表达大多吐字不清,发音不够标准。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内的语言神经或主导发音的各种器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以此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识别发音吐字,对构成语音的位置、强度及方式等识别不准确或不全面,由此导致发音错误。
二、语言康复训练在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的策略
1.学说话即学习发音,学习说话,提高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对听力障碍儿童强化发音训练,我校运用引进的多媒体软件,在发音训练中,利用听力障碍儿童对色彩丰富、交互强、游戏性强的训练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听力障碍儿童发音后,立刻以动画的形式做出反馈,并对声音做出评价。根据发音和康复的要求,给听力障碍儿童一个训练目标,在增加了听力障碍儿童训练的同时,也帮助教师给听力障碍儿童留下了第一手成长资料,安排个人教育计划或个人成长档案,并方便听力障碍儿童在治疗时使用。随着个人训练时间的增加,听力障碍儿童将很容易提高发音技巧及改变语言环境。
创设一定的生活场景,给听力障碍儿童示范各种活动,鼓励听力障碍儿童练习发音促进听觉理解和学习说话,利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来提高听力障碍儿童感知语言的能力,运用听力障碍儿童的视觉、感知觉、运动觉促进其学习说话。对于高年级听力障碍儿童而言,加强朗读,使听力障碍儿童正确地读出意境,有表情地读出语感,投入地读,身临其境地读,从读中加深理解,熟悉语句,提高语言的趣味,从流畅地、反复地读中来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材的利用率,指导听力障碍儿童运用合理的发音方法学会发音,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既能理解语言又能运用语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制定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使听力障碍儿童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目的[1]。
2.从兴趣爱好中加强沟通
听力障碍儿童在语言方面存在障碍,但他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地方……可能他语言表达不出来,但从他们的肢体可以反映出来。知道他们的爱好,我们就可以投其所好,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更有利于帮助他进行语言的康复训练。例如: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喜欢吃某种食物,可能他表现不出来,但从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发现,他喜欢的食物他会多吃、吃光,不喜欢吃的食物他可能会少吃,甚至不吃。掌握了他喜欢的食物,你就能更好地和他交流。比如说,“它是什么颜色?”“它好不好吃?”“还想不想吃?”……如果他在跟你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得好,你可以适当地再奖励他一些他喜欢的食物。这一做法可以让他得到满足,有利于他为了得到奖励去主动去和你沟通,这对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是极其有意义的。有了共同的爱好,那你们之间的交集也就不会少。一起去做一件事时,又会产生一些话题,比如说一起喂小动物时,你可以问“它可爱吗?”“它吃的是什么?”等等。他如果表达不出他想要说的,你可以帮他简单地表达,可能下一次一起交流同样的话题时,他就能够表达出来他想要表达的。总之,在对待他时,你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
3.陪伴加深情感
听力障碍儿童毕竟是孩子,他们也渴望父母的陪伴。中国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听力障碍儿童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他们不愿意去和陌生人交流,甚至害怕陌生人。而对他们的父母,表现出相当的依赖,从心理上,他们更渴望父母的陪伴。也许这些听力障碍儿童不愿意去说话,但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时,他们的内心是快乐的,在父母的引导下,他们更愿意去表达一些他们内心的情感。例如:父母陪伴孩子玩一些游戏,如积木、画画。通过这些游戏,能够加深这些听力障碍儿童同父母之间的情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尝试去与孩子交流一些关于游戏的问题,在游戏的快乐中,孩子不会像之前那样压抑,也许就更愿意去和父母进行简单的交流。所以说,在对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可能是一条捷径[2]。
4.家庭和谐温暖,充满爱的氛围
家庭是听力障碍儿童活动的最主要场所,而家长也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教师与家长合作能够在生活当中加入语言训练,增强训练效果,如可邀请朋友来家做客,让儿童去超市买相应物品等,家长要多带儿童接触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真实的世界;增强听力障碍儿童口语表达的勇气。听力障碍儿童在生活中往往会受到歧视和异样的眼光,这会引起他们的自卑心理,越不会说就越不敢说,越不敢说就越不会说,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教师在这方面要多以鼓励为主,教会儿童积极地去看待这个世界,而家长要给予儿童足够多的爱,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以此增强听力障碍儿童口语表达的勇气。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语言康复训练;听力障碍;儿童康复;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一、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特点:一方面,听力障碍儿童由于语言起步较晚,再加上认知能力有限,导致其口语词汇量贫乏,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一般儿童的语言起步阶段在其出生后2~3个月时,口语体系在5岁左右已经初步形成。而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起步阶段在3~5岁或十几岁时,据调查,处于6~12岁的听力障碍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障碍主要为理解能力停留在具体事物表述上,词汇量少,表达能力较差,不能理解抽象事物和完整的事物概念。听力障碍儿童往往只能明白语言的一部分含义,会机械性的模仿一些话语,但并不能理解其中意思,导致模仿出来的话语语序不对,或词句不连贯。另一方面,听力障碍儿童的口语表达大多吐字不清,发音不够标准。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内的语言神经或主导发音的各种器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以此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识别发音吐字,对构成语音的位置、强度及方式等识别不准确或不全面,由此导致发音错误。
二、语言康复训练在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的策略
1.学说话即学习发音,学习说话,提高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对听力障碍儿童强化发音训练,我校运用引进的多媒体软件,在发音训练中,利用听力障碍儿童对色彩丰富、交互强、游戏性强的训练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听力障碍儿童发音后,立刻以动画的形式做出反馈,并对声音做出评价。根据发音和康复的要求,给听力障碍儿童一个训练目标,在增加了听力障碍儿童训练的同时,也帮助教师给听力障碍儿童留下了第一手成长资料,安排个人教育计划或个人成长档案,并方便听力障碍儿童在治疗时使用。随着个人训练时间的增加,听力障碍儿童将很容易提高发音技巧及改变语言环境。
创设一定的生活场景,给听力障碍儿童示范各种活动,鼓励听力障碍儿童练习发音促进听觉理解和学习说话,利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来提高听力障碍儿童感知语言的能力,运用听力障碍儿童的视觉、感知觉、运动觉促进其学习说话。对于高年级听力障碍儿童而言,加强朗读,使听力障碍儿童正确地读出意境,有表情地读出语感,投入地读,身临其境地读,从读中加深理解,熟悉语句,提高语言的趣味,从流畅地、反复地读中来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材的利用率,指导听力障碍儿童运用合理的发音方法学会发音,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既能理解语言又能运用语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制定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使听力障碍儿童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目的[1]。
2.从兴趣爱好中加强沟通
听力障碍儿童在语言方面存在障碍,但他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地方……可能他语言表达不出来,但从他们的肢体可以反映出来。知道他们的爱好,我们就可以投其所好,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更有利于帮助他进行语言的康复训练。例如: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喜欢吃某种食物,可能他表现不出来,但从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发现,他喜欢的食物他会多吃、吃光,不喜欢吃的食物他可能会少吃,甚至不吃。掌握了他喜欢的食物,你就能更好地和他交流。比如说,“它是什么颜色?”“它好不好吃?”“还想不想吃?”……如果他在跟你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得好,你可以适当地再奖励他一些他喜欢的食物。这一做法可以让他得到满足,有利于他为了得到奖励去主动去和你沟通,这对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是极其有意义的。有了共同的爱好,那你们之间的交集也就不会少。一起去做一件事时,又会产生一些话题,比如说一起喂小动物时,你可以问“它可爱吗?”“它吃的是什么?”等等。他如果表达不出他想要说的,你可以帮他简单地表达,可能下一次一起交流同样的话题时,他就能够表达出来他想要表达的。总之,在对待他时,你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
3.陪伴加深情感
听力障碍儿童毕竟是孩子,他们也渴望父母的陪伴。中国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听力障碍儿童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他们不愿意去和陌生人交流,甚至害怕陌生人。而对他们的父母,表现出相当的依赖,从心理上,他们更渴望父母的陪伴。也许这些听力障碍儿童不愿意去说话,但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时,他们的内心是快乐的,在父母的引导下,他们更愿意去表达一些他们内心的情感。例如:父母陪伴孩子玩一些游戏,如积木、画画。通过这些游戏,能够加深这些听力障碍儿童同父母之间的情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尝试去与孩子交流一些关于游戏的问题,在游戏的快乐中,孩子不会像之前那样压抑,也许就更愿意去和父母进行简单的交流。所以说,在对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可能是一条捷径[2]。
4.家庭和谐温暖,充满爱的氛围
家庭是听力障碍儿童活动的最主要场所,而家长也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教师与家长合作能够在生活当中加入语言训练,增强训练效果,如可邀请朋友来家做客,让儿童去超市买相应物品等,家长要多带儿童接触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真实的世界;增强听力障碍儿童口语表达的勇气。听力障碍儿童在生活中往往会受到歧视和异样的眼光,这会引起他们的自卑心理,越不会说就越不敢说,越不敢说就越不会说,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教师在这方面要多以鼓励为主,教会儿童积极地去看待这个世界,而家长要给予儿童足够多的爱,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以此增强听力障碍儿童口语表达的勇气。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