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要促进新时代中职思政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中职学生对思政课的信任度、获得感、认同感,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关键词:中职思政理论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做好顶层设计,落实思政课程建设规划
中职学校要坚持战略思维,从平台的搭建、课程体系的重构、制度保障等方面,顶层设计好思政课程建设规划。
一是以立德树人统领,构建大思政育人模式。立足“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并把它作为学校重点课程来建设;实施思政课程“一把手”建设工程,成立由学校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利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开学第一课”“入学教育”“毕业季”“感恩季”“入职培训”等重大仪式教育活动节点,把握好育人契机,实现与日常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是与时俱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的建设。与时俱进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核心,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的建设;根据“00后”中职学生认知特点,成长需求,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以及与之匹配的第二课堂课程内容,实现与思政课堂的无缝衔接与拓展。
三是定期调研,及时调度。定期调研就是定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情况调研,及时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策略,出台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内容等系列制度措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效推进。
 
二、育人育心,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中职学校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成立以学校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推进、落实与督查。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负责分管专业部(年级)、科室的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制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推进、落实方案,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追究问责,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辅导员)联系制度,建立学生思想行为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调查,对那些可能对他人或自身带来危害的思想要及时加以劝导教育,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完善社团、新媒体管理制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管理权。
 
三、优空间,增强思政课堂育人实效性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是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的高低。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学平台,形成合力,让思政课堂真正“活”起来、“强”起来。
一是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大格局。校长、总支书记带头走进思政课堂、主动承担“开学第一课”等教学任务,通过自身阅历、见识,结合党的十九大等,认真准备,给在校中职学生谈形势、讲政策、话担当、说感恩,既接地气、增长知识,又拓宽视野,极大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二是充实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教材和社会热点难点问要精心设计好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带着课题(问题或任务)走进社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关注社会热点,教师进行过程性指导,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利用“学习强国”在线”“科普中国等多种平台学习。教师在丰富学生上课资源的同时,将App教学辅助软件引入思政课堂,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及时沟通,及时互动,极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将“低头族”逐步转变为“抬头族”。
四是转变教学模式使思政教育直达学生心灵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为多向交互、直接及时的交流对话讨论辩论的教学新模式。在课堂上注意引进“翻转课堂”“慕课”、思政课辩论赛等新型教学方式,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涵养、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真正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真正学深悟透、弄通做实。  
 
四、多措并举,助力年轻思政教师成长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经师易求,人师难得。除了把紧入口关,实行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外,更要加大对年轻思政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通过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切实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一是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定规划,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师资培养培训机制所有专职教师应积极参加省级或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示范培训或骨干研修。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专职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和学习考察活动,支持思政理论课骨干教师到国内哲学社会科学一流院校开展“名师访学”行动计划。建立从思想政治课教师中选拔后备干部的管理制度,把工作实绩突出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学校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加以重点培养。
二是要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觉悟。要求思政课教师务必按照“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的要求,淬炼自我革命精神,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确保思政课堂的“源头活水常清”。
三是思政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思想认同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其人格力量来源于真信、真懂、真做,只有自身做到了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自觉地做为人为学的表率,真正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