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解决如果只通过正向思维去解决则会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在初中学习中许多问题正向思维是很难解答的。这一点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中显得尤为突出。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摆脱自己的思维惯性,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三化学;逆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初三化学问题的解决中,很多问题通过正向思维是很难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带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学生更容易形成化学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而逆向思维是对化学问题反向推演的一种思维模式,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约束,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更加具有创造力。相对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对学生思维的解放,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化学问题解决的效率。 问题引导,启发初三学生逆向思维 在初三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本节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通过逆向的思维模式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化学积累,去分析、思考问题,学生在逆向问题中顺着问题的方向进行探索,从而启发学生逐渐形成化学的逆向思维。初中化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的探究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探究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为学生创造质疑的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去探索问题的真相[1]。对事物产生怀疑,并引发自己的思考,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基础。学生只有发现,才能说明学生认真思考,而发现问题和解决疑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锻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这种思维的不断强化和训练,对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益处。初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化学思维形成的过程,合理利用化学教材,积极设置逆向思维问题,加强学生的引导,让学生顺着教师逆向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最终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2]。
例如,在初三教材化学中,有一节化学内容是关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问如果先加热试管,之后将一氧化碳通入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问题回答的过程中也活跃了教学气氛。但是这种提问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通过逆向思维设置问题: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发生反应的过程中,试管发生爆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化学教师可以根据试管发生爆炸的现象,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点进行逆向思考,还原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式,在逆向推导化学式的过程中,发现这里涉及化学中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回忆起化合反应是两种以上物质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分解反应则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以上的物质,之后教师结合化学教材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正向和逆向对问题进行解决,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也复习了过去学习的化学知识。同时,在正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学生的逆向思维受到了启发。 化学实验,激发初三学生逆向思维 初中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利用好化学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进行观察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化学逆向思维的形成。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许多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和现象积极观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理,学生在分组实验中逐渐激发了自己的逆向思维[3]。
例如,在初三化学教材实验中,有一节是“关于碱性溶液和酚酞的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分配好实验小组,先不把实验结果告知学生。而是先引导学生开始实验。首先让学生从广口瓶中取出2ml的NaOH溶液注入试管内,之后用吸管吸取少许酚酞液体,缓慢向含有NaOH溶液的试管内滴入两滴。学生会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之后没隔多久试管又恢复成无色透明状态。
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这种现象,并且非常好奇,其对试管中溶液颜色的两次变化产生了疑惑,进而提出问题。并且纷纷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进行分析,寻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学生认为试管清洁度不够,有杂质污染试管。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再次对试管进行清洁,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结果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现象,由此得出产生这种现象和试管清洁度是无关的。
又有学生分析酚酞实际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是由于酚酞变质引发的这种现象,学生们通过讨论认为如果酚酞变质,那么就不会出现溶液变红的现象。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NaOH溶液进行分析,学生们经过讨论,猜想可能和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学生们通过讨论设计出一组控制不同NaOH溶液浓度的酚酞实验。①学生取出2ml的NaOH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剂,加水震荡,发现溶液变成红色,之后消失。②用上面的试管加水稀释NaOH溶液,滴入2滴酚酞试剂,加水震荡,发现溶液无变化。学生在实验的探索中对化学现象提出疑问,从而在猜想中运用逆向思维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被激发。初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积极引导,让学生通过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逆向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化学基础越扎实,逆向思维就越容易建立起来。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化学基础,结合逆向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化学逆向思维。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