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目前普通高中的《思想政治》必修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别是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一般来说,到高二下学期都基本结束新课,转入复习阶段。本文结合我校及本人教学实际,谈点备考体会。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 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强化主干做到宏观在胸
思想政治的复习备考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侧重于知识的整合与重构。把握教材主干,科学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果。
为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中把握局部,体系中细化要素,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脉络,微观上夯实基础知识,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手。
首先,要抓住各课(单元)的主干知识,明确其逻辑脉络。一些学生在答主观题时总是围绕一个要点反复论证、重复作答,对其他要点避而不谈,造成“对而不全”,要点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知识零散,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因此,复习时,应抓住每课、每个单元的主干和核心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整体中把握局部,从系统中细化要素。例如,对于必修2《政治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单元知识的把握,就先要从总体上把握“政府”的相关知识,包括政府的性质宗旨、政府职能、作用、工作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政务公开、树立政府威信等。在这个框架下再去细化知识。再如,《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的复习,先从总体上把握“国际社会”的主干知识,包括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国家利益的相关知识、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再将其进行细化:“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包括主权国家的地位、构成要素、权利和义务,国际组织的含义、作用、联合国的相关知识等;“国家利益的相关知识”包括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合作的基础、冲突的根源、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等;“我国的外交政策”包括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宗旨、主要目标、立场、行为准则)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再比如,《文化生活》(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的主干知识就主要是: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两大块。文化的作用又可归纳为: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以及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等核心知识。
《文化生活》(必修3)“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关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就包括: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的多样性;透视文化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原因、原则);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等核心知识。
《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各部分的知识,都必须先把握每个部分的主干知识。比如,唯物论部分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主要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要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及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等。认识论部分的主干知识就可归纳为:实践及其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属性和特点以及认识的特点等。
其次,打破课和单元的界限,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明确各课、各单元的主干知识,让整个教材的主干知识了然于胸,而且真正做到“宏观在胸”还必须打破课和单元的界限,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把一些分散的、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使之专题化、网络化。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有利于学生答题时能针对问题充分调用知识储备,整体把握,全面思考,尽量不缺要点,从而提高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经济生活》中涉及“消费”的问题,可以整合的知识点就有: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尤其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就业与消费,消费与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措施),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等。
二、夯实基础  做到微观在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是学好思想政治的第一要务和根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基础不牢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有区分度,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细致,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首先,微观落实,必须从“点”入手,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尤其要重点落实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及调整考点。
    其次,微观落实,还必须在知识的挖掘中深化知识。即通过知识的纵向挖掘,达到全面、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市场配置资源”是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的重要知识,党的十八大后,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知识有一些新的提法,如何进一步认识市场的功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发挥好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可以围绕以下线索挖掘这一知识点:第一层次:市场资源配置——是什么?(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为什么?(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怎么样?(有优点但也有市场失灵);第二层次: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进而得出“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结论。第三层次:科学的宏观调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四层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辐射的经济现象,特别是经济手段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和变化等。这样,对于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既能形成体系,又能深化理解。
    总之,复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框框有提炼,课课有归纳,单元有总结,知识有整合。将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连网成片。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复习效果。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