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校企合作是近年来职业院校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搭建校园与社会需求关联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之下,反思当前中职机械专业实训项目,可以通过工作导向的实训内容革新,进一步优化中职机械专业实训环节。校企合作背景下,对专业实训项目加以革新,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重点知识重构、革新教学评价体系等形式展开。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机械专业 实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TG51-4;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机械专业是一个重于实践的专业,然而反思当前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可以发现其中因为种种阻碍因素限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结合校企合作的反思,正视当前中职机械专业实训项目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出调整。机械专业实训的优化,应当是围绕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切实拉近学生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距离等。本文即针对校企合作下中职机械专业实训项目教学策略展开具体讨论。
一、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对于实训项目可以做进一步深化与探究。纵观我国当前的中职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实际也被无形分为两个部分,即校园部分与企业部分。在校园部分,学校会为学生建设实训基地、实验室等,以此帮助学生完成配合教学任务的实际训练。而在企业部分,则是根据学期规划,进行有计划的实习,是由企业主导的[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化,可以将针对实训的合作进一步结合,建设有针对性的合作项目。
首先,学校进入企业深入调研,了解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工作过程、职业发展、分工状态等情况,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拆分重组,将教学工作按照项目进行化分。针对校内实训部分,则可以结合企业岗位是实际需求,量化为不同的项目,进而对学生的校内实训形成有针对性的指导。除了基本的技术,在实训场景下,还要注意引入一些优秀企业的文化与理念,邀请企业优秀师傅进入校园,为学生进行演讲。总之,校园实训不仅要引入实训项目、展开实训操作,更要真正带学生领略企业一线风貌,切身投入其中,在实践中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教材内容
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即教材内容滞后,学校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脱节等问题。基于这样的认知,在机械专业实训项目教学展开过程中,也要相应对教学内容做以优化整合[2]。现有教材为知识传授性教材,而非行为导向性的教材,由此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展开,教材中的内容多数都是专业性教材,忽视了相应的知识点。实训环节补充了学生在教材中未能学到的知识,但又表现为与教材完全不同的样子,由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训内容,及时将教材内容进行拆分重组,将相关联的知识点按照一个项目、主题等做以新的串联。这里也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教育界重视度越来越高的知识竞赛,里面涉及丰富的教学案例与知识点等,也由此获得更多的关注。在优化教材过程中,从历年知识竞赛获取灵感,也能为接下来的实训的项目的升华做以调整,以此实现对实训的优化,真正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终实现实训环节的升华。
三、建立实训项目的评价体系
在校企合作之下,中职机械专业实训展开,也应当配合相应的评价体系。在以往校企合作中,评价往往是被割裂的部分,即学生在企业得到一份评价,而在学校又得到一份评价,两者又是不同的。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在中职机械专业实训中,应当关注到相配合的评价体系的建设。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坚持动态、多元、多样的原则。动态评价,是由于不同项目间的实施内容、实施方法、成果展示等都有很大不同,也因此避免固定思维模式的评价,而是要以动态的、多变的思维去包容与评价。评价的多元,是指在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得到的结果,甚至不单纯是质量标准的评价,而是要关注到学生参与实训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等,并做以记录与调整。多样的评价,是指在评价中可以做到的多主体的评价,如学生学习小组、教师点评、师傅评价等,都可以做好评价。建立实训项目,配合以有效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地推动完整的实训体系的建设,以此扎实实训效果。
四、机械基本技能与实训的结合
除了理论知识与实训练习,值得关注的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常见的机械专业需求为例,生产性教学工厂的产品台钻、模切机等为载体,按产品图纸到成品的过程,逐级对学生进行机械基本技能的提升[3]。例如,计算机二维三维绘图、零部件测绘设计、夹具等工装的设计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机械专业也越发关注到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向数字化发展,如计算机仿真实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平台,采用 CAXA等软件对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加工程序、刀具轨迹等仿真等,这些都既为实训提供了网络的平台,也成为学生需要及时补充的能力所在。机械基本技能为实训奠定基础,才能切实地为实训做以准备。
结语:
在当前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与企业紧密结合,实现对实训环节的突破。实训环节的突破,是学校、企业双向革新的过程。作为学校,应当与学生充分结合,与时代结合,不断升级自身的软硬件设施的升级。在校企合作之下,中职机械专业实训项目应紧随企业发展需求,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深度沟通交流,以企业需求为平台,综合优化教学内容,借助项目教学法展开实训,强化教学。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机械专业 实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TG51-4;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机械专业是一个重于实践的专业,然而反思当前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可以发现其中因为种种阻碍因素限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结合校企合作的反思,正视当前中职机械专业实训项目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出调整。机械专业实训的优化,应当是围绕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切实拉近学生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距离等。本文即针对校企合作下中职机械专业实训项目教学策略展开具体讨论。
一、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对于实训项目可以做进一步深化与探究。纵观我国当前的中职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实际也被无形分为两个部分,即校园部分与企业部分。在校园部分,学校会为学生建设实训基地、实验室等,以此帮助学生完成配合教学任务的实际训练。而在企业部分,则是根据学期规划,进行有计划的实习,是由企业主导的[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化,可以将针对实训的合作进一步结合,建设有针对性的合作项目。
首先,学校进入企业深入调研,了解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工作过程、职业发展、分工状态等情况,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拆分重组,将教学工作按照项目进行化分。针对校内实训部分,则可以结合企业岗位是实际需求,量化为不同的项目,进而对学生的校内实训形成有针对性的指导。除了基本的技术,在实训场景下,还要注意引入一些优秀企业的文化与理念,邀请企业优秀师傅进入校园,为学生进行演讲。总之,校园实训不仅要引入实训项目、展开实训操作,更要真正带学生领略企业一线风貌,切身投入其中,在实践中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教材内容
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即教材内容滞后,学校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脱节等问题。基于这样的认知,在机械专业实训项目教学展开过程中,也要相应对教学内容做以优化整合[2]。现有教材为知识传授性教材,而非行为导向性的教材,由此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展开,教材中的内容多数都是专业性教材,忽视了相应的知识点。实训环节补充了学生在教材中未能学到的知识,但又表现为与教材完全不同的样子,由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训内容,及时将教材内容进行拆分重组,将相关联的知识点按照一个项目、主题等做以新的串联。这里也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教育界重视度越来越高的知识竞赛,里面涉及丰富的教学案例与知识点等,也由此获得更多的关注。在优化教材过程中,从历年知识竞赛获取灵感,也能为接下来的实训的项目的升华做以调整,以此实现对实训的优化,真正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终实现实训环节的升华。
三、建立实训项目的评价体系
在校企合作之下,中职机械专业实训展开,也应当配合相应的评价体系。在以往校企合作中,评价往往是被割裂的部分,即学生在企业得到一份评价,而在学校又得到一份评价,两者又是不同的。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在中职机械专业实训中,应当关注到相配合的评价体系的建设。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坚持动态、多元、多样的原则。动态评价,是由于不同项目间的实施内容、实施方法、成果展示等都有很大不同,也因此避免固定思维模式的评价,而是要以动态的、多变的思维去包容与评价。评价的多元,是指在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得到的结果,甚至不单纯是质量标准的评价,而是要关注到学生参与实训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等,并做以记录与调整。多样的评价,是指在评价中可以做到的多主体的评价,如学生学习小组、教师点评、师傅评价等,都可以做好评价。建立实训项目,配合以有效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地推动完整的实训体系的建设,以此扎实实训效果。
四、机械基本技能与实训的结合
除了理论知识与实训练习,值得关注的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常见的机械专业需求为例,生产性教学工厂的产品台钻、模切机等为载体,按产品图纸到成品的过程,逐级对学生进行机械基本技能的提升[3]。例如,计算机二维三维绘图、零部件测绘设计、夹具等工装的设计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机械专业也越发关注到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向数字化发展,如计算机仿真实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平台,采用 CAXA等软件对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加工程序、刀具轨迹等仿真等,这些都既为实训提供了网络的平台,也成为学生需要及时补充的能力所在。机械基本技能为实训奠定基础,才能切实地为实训做以准备。
结语:
在当前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与企业紧密结合,实现对实训环节的突破。实训环节的突破,是学校、企业双向革新的过程。作为学校,应当与学生充分结合,与时代结合,不断升级自身的软硬件设施的升级。在校企合作之下,中职机械专业实训项目应紧随企业发展需求,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深度沟通交流,以企业需求为平台,综合优化教学内容,借助项目教学法展开实训,强化教学。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