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中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是推动中职院校学生增强自身品质建设的主要因素。但是在这些年来,劳动教育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甚至在很多人的思想里都遭到了贬低,这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中职院校的劳动教育重要性。所以,现在的中职院校应该积极地发挥性能,把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中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以“工匠精神”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科学合理地掌握劳动的逻辑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的社会体系构造。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学生 劳动教育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工匠精神”视域下的中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
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进步来说,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平常生活当中,利用自我的劳动教育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这其中包涵了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等。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也需要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很多的劳动技能,具有坚韧吃苦的劳动精神。
二、工匠精神下中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能够切实履行工匠精神
“工匠”指的就是技术艺人,“工匠精神”是指近年来我国技术型人才在职业技术上刻苦钻研,认真细致,努力的精神。它是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同时也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验。因为工匠的存在,使中国从过去到现在都拥有一些令人惊叹的奇迹。作为输出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重视性,要注重把工匠精神灌输到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在工匠精神的领导下切实可行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
2.能够切实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意识
工匠精神是指精益求精、严谨认真、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能够响应时代的号召,把工匠精神渗透在教育事业中,中职院校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工作正在进行,在工匠精神的发展领域下对实现中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很有帮助。
3. 能够满足中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具有工匠精神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课堂效率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把这种精神的灌溉当作改正学生不良习惯的方法,让学生直面自己的缺点,让学生更加热爱劳动,让学生以大国工匠为模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以一种认真、执着的态度面对工作,对待课堂。其实劳动教育也是最基本的工匠精神教育,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对中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三、中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视域下进行劳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与家长的劳动教育意识不一致
因为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差异,目前的中职院校学生所能够接触的劳动种类在不断地减少,劳动时间和体验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意识里对劳动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和认知。在目前看来,现代社会当中许多家庭对于自己的子女非常溺爱,并不让学生参加到任何的劳动中。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劳动意识就会下降。
2. 中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体系不规范
其实劳动教育,不但只包涵平常的劳动技能训练,更加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劳动观念的注重和培养。在目前看来,现在社会当中的很多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意识的时候,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劳动教育知识培训,但是学生在持续的劳动教育意识培养过程当中,只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和魅力,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学生就会对劳动教育产生非常强烈的抵制情绪。
3. 中职院校统筹规划存在缺陷
在中职院校工匠精神视域下进行劳动培养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如中职院校对与在工匠精神下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不够重视,并不是真真正正地对学生进行劳动培养。
4.在工匠精神视域下的学生劳动教育不被社会接受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存在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无用的教学。其次,中职院校的学生中许多都定力不强,不喜欢学习枯燥无味的劳动教育,但是根据近年来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劳动意识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在工匠精神的视域下的劳动教育既是中职院校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要求。
5. 中职院校营造的劳动精神氛围不够浓厚
校园劳动文化是中职院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一部分,而通过校园劳动文化的宣传,在校园当中渗透工匠精神意义重大。但是,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并不完整,建设规模与学校教学体系相差甚远。
四、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1.纠正教师和同学对劳动教育的误解,让其能够正确定位劳动
在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改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教育育人意识,转变传统的中职教育单单重视学生的专业课培养观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吃苦能力品质。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把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切实地结合在一起,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生本身的品质结合起来,坚持中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养作为准则,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强,个人品德优秀的全面型发展人才。
2.利用优秀的“工匠精神”文化,纠正中职院校劳动缺失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文化劳动教育理念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能够锻炼人的心性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利用其特殊的环境,对学生实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劳动工匠精神的宣传工作等等,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劳动文化当中的氛围影响。
3. 增强中职院校学生的志愿实践活动,体现学生的劳动智慧能力
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能够同时具备技能与品质,所以学校可以多鼓励学生组织学生在日常的校园活动当中,积极参加劳动,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4.利用劳动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劳动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帮助学生促进自身学习的最好主力条件。”而现在的中职劳动教育是在工匠精神下所进行的,因此教师想要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劳动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多元化的方式激发学生们对于劳动教育的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是培养中职院校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中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工匠精神”的号召力,把工匠精神进一步引进学生的劳动教育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力以及自身的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够具备面向社会的能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学生 劳动教育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工匠精神”视域下的中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
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进步来说,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平常生活当中,利用自我的劳动教育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这其中包涵了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等。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也需要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很多的劳动技能,具有坚韧吃苦的劳动精神。
二、工匠精神下中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能够切实履行工匠精神
“工匠”指的就是技术艺人,“工匠精神”是指近年来我国技术型人才在职业技术上刻苦钻研,认真细致,努力的精神。它是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同时也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验。因为工匠的存在,使中国从过去到现在都拥有一些令人惊叹的奇迹。作为输出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重视性,要注重把工匠精神灌输到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在工匠精神的领导下切实可行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
2.能够切实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意识
工匠精神是指精益求精、严谨认真、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能够响应时代的号召,把工匠精神渗透在教育事业中,中职院校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工作正在进行,在工匠精神的发展领域下对实现中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很有帮助。
3. 能够满足中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具有工匠精神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课堂效率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把这种精神的灌溉当作改正学生不良习惯的方法,让学生直面自己的缺点,让学生更加热爱劳动,让学生以大国工匠为模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以一种认真、执着的态度面对工作,对待课堂。其实劳动教育也是最基本的工匠精神教育,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对中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三、中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视域下进行劳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与家长的劳动教育意识不一致
因为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差异,目前的中职院校学生所能够接触的劳动种类在不断地减少,劳动时间和体验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意识里对劳动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和认知。在目前看来,现代社会当中许多家庭对于自己的子女非常溺爱,并不让学生参加到任何的劳动中。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劳动意识就会下降。
2. 中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体系不规范
其实劳动教育,不但只包涵平常的劳动技能训练,更加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劳动观念的注重和培养。在目前看来,现在社会当中的很多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意识的时候,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劳动教育知识培训,但是学生在持续的劳动教育意识培养过程当中,只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和魅力,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学生就会对劳动教育产生非常强烈的抵制情绪。
3. 中职院校统筹规划存在缺陷
在中职院校工匠精神视域下进行劳动培养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如中职院校对与在工匠精神下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不够重视,并不是真真正正地对学生进行劳动培养。
4.在工匠精神视域下的学生劳动教育不被社会接受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存在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无用的教学。其次,中职院校的学生中许多都定力不强,不喜欢学习枯燥无味的劳动教育,但是根据近年来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劳动意识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在工匠精神的视域下的劳动教育既是中职院校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要求。
5. 中职院校营造的劳动精神氛围不够浓厚
校园劳动文化是中职院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一部分,而通过校园劳动文化的宣传,在校园当中渗透工匠精神意义重大。但是,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并不完整,建设规模与学校教学体系相差甚远。
四、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1.纠正教师和同学对劳动教育的误解,让其能够正确定位劳动
在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改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教育育人意识,转变传统的中职教育单单重视学生的专业课培养观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吃苦能力品质。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把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切实地结合在一起,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生本身的品质结合起来,坚持中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养作为准则,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强,个人品德优秀的全面型发展人才。
2.利用优秀的“工匠精神”文化,纠正中职院校劳动缺失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文化劳动教育理念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能够锻炼人的心性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利用其特殊的环境,对学生实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劳动工匠精神的宣传工作等等,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劳动文化当中的氛围影响。
3. 增强中职院校学生的志愿实践活动,体现学生的劳动智慧能力
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能够同时具备技能与品质,所以学校可以多鼓励学生组织学生在日常的校园活动当中,积极参加劳动,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4.利用劳动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劳动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帮助学生促进自身学习的最好主力条件。”而现在的中职劳动教育是在工匠精神下所进行的,因此教师想要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劳动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用多元化的方式激发学生们对于劳动教育的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是培养中职院校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中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工匠精神”的号召力,把工匠精神进一步引进学生的劳动教育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力以及自身的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够具备面向社会的能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