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信息化时代,教育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受新冠病毒影响,2020年全国教育全员全面开启线上教学。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如火如荼,信息化教学得到最好的推广,与此同时,线上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如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发展不均、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不健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管理滞后、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不佳……本文从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建议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教学流程、加快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学校层面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发展标准,结合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的相关要求,制定高校的信息化教学机制。完善高校的信息化教学分享机制,通过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形成教师内部相互学习的氛围,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创新能力。制定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机制,开展针对性和多元化的培训,有助于教师增长信息化教学技术,培养信息化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与信息化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可以把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个人与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挂钩,从评价体系层面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建立完善信息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筑起师生和教学管理部门三者之间沟通渠道,提升信息化教学效果
明确学校信息化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建立学校、系部、教研室信息化教学监控的三级管理机构,学校层面全面管理各系部教学工作,对接各系部办公室。而教研室是具体执行质量监控的基层单位,由各系部办公室直接管理。教研室选择优秀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教学督导人员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听课和检查,将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运行状况反馈给上级管理结构系部办公室,系部办公室再进一步与学校层面进行反映。上级管理部门对下级机构再进行相关的指导、管理督查和评价。
强化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管控,通过课堂教学数据分析与诊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过程质量的动态纠偏。要对线上教学开展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就应该围绕着监控、评价以及反馈改进三个方面来进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过程的监控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利用信息平台的收集、归档、分析功能,能够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有效监控和数据留存,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始大数据。再通过对教学过程采集的数据加以分析,一方面可以指导授课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情况予以了解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实现学校综合分析线上教学情况,形成客观的评价结果,予以教学反馈并制定改进措施[3]。
对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有效全面的评价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分析网络教学平台上过程性的教学大数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反馈给学生本人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为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数据支持。
总而言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处理结果,可以让老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随时了解评价成果,构筑起三者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渠道,建立即时数据反馈机制,促进学生努力学,激励教师认真教,信息化教学效果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3.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需要站在相应平台应用的角度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可以将院系或者学科为单位,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好国家、省级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将网络平台上适合的、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规整上传到相应的资源库中。但是因为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数量巨大,层次和属性不同,应当由学校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教学资源技术规范,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为教师选择教学资源提供依据和标准。
再由学校教学管理层面对这些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管理、筛选、整合,建立起适合本校院系、学科教学的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高校也可以将本校教师自己制作的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也录入到信息化教学平台之中,不断扩充平台上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运用教学资源平台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平台资源不断地建设、完善、充实和更新,成为信息化教学平台资源建设新常态。
还可以建立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对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和使用的教师制定明确的要求和奖励办法,激发教师参与和提升信息化资源教学平台建设的积极性。
4.学校开展学生发展能力诊改,全面提升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学校与系部依据学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学院及系部学生发展年度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对学生全面发展质量进行整体规划,提供保障、支持、监控、激励。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建立学生发展标准,培养学生自主质量保证意识,采取以学生自我规划及诊断与改进为主,学校观测督促为辅的方式进行诊断与改进[4]。
根据学生发展标准,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按照自我质量保证理念实施目标方案。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况进行分析,依据数据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将结果应用于学生发展自我调适。通过信息平台实时采集并分析学生状态数据,观测学生发展状态,督促学生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对个人目标方案进行落实和自我诊改,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给予支持和辅导。
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层次,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设置好课堂教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还有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并组建学习兴趣小组。
提升学生信息化教学的参与度除了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还需要外部促进手段。建立健全量化的学习监控考核体系能够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学生的学习轨迹,提升学生信息化学习的参与度。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
结语
信息化开启了教育变革,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还引发了高职课堂教学生态的改变。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是教学发展的趋势,需要各高职院校以建立信息化教学媒体环境为技术支撑,以科学系统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为保障,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参与热情,确保信息化教学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