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中班幼儿对生命的认识不够具体,而中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认识生命的良好时期,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幼儿加深对生命的认识。植物具有生命,幼儿教师可以开展“养植”活动,让学生在“养植”活动中认识生命、感受生命。
关键词:植物 幼儿 生命 认识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生命教育,幼儿园对学生进行的生命教育应当是综合性教育,因此需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认知特点等实施教育。四五岁左右的幼儿既是培养道德意识的良好时期,也是培养情感、纠正行为的良好时期,中班幼儿对生命的认识较为浅显,幼儿教师需要借助外部的“力”让学生了解生命。“养植”活动是一种帮助幼儿认识生命的有效活动,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活动提升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一、通过播撒植物种子,让幼儿认识孕育生命的神奇
从生命方面来说,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源;从生长方面来说,种子是植物生长的开始。植物种子可以直观地表达植物的孕育,幼儿教师在“养植”活动播种环节之前,可以让幼儿对不同植物的种子进行观察,发现种子与种子之间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同,如颜色方面、大小方面等,让幼儿了解每株植物都有着不同的生长起点。幼儿看到种子后,了解了种子能够孕育生命,对生命有了期望,渴望种子长成一株植物。在这种期盼下,幼儿教师带领幼儿播种植物种子,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年龄小,能力有限,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播种时,应选择易成活的种子。幼儿教师为幼儿选择种子后,应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种子生长方式的权利,让幼儿通过三种方式寻找自己种子的生长方式,三种方式分别是自主探索方式、教师传授经验方式、同学帮助方式。幼儿在“养植”活动的种子播种环节中,会对种子产生情感,盼望承载自己情感的种子快些成长。幼儿播撒种子后,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种下的种子长大的样子,并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象的种子长大后的样子画下来,为种子“建档”,有的幼儿种的是玉米种子,想象长大的玉米金灿灿,颗粒饱满;有的幼儿种的是绿豆种子,想象长大后的绿豆绿油油,生机勃勃;有的学生种的是玫瑰花的种子,想象红艳艳的玫瑰花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虽然幼儿教师无法让幼儿看到受精卵,但是通过一枚枚种子,幼儿能够感受生命孕育的神奇[1]。
二、通过观察植物萌芽,幼儿能够发现生命的顽强
幼儿完成“养植”活动的播种环节后,盼望着种子能够发芽,种子在被播种后,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生根发芽,需要一定的时间,幼儿每天会走到植物种植地查看种子是否破土发芽,等待是漫长的,在漫长的等待中,幼儿感受到了生命孕育的不易。经过数天的等待后,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开始生根发芽,幼儿看到自己所种下的种子冲出泥土的束缚而发芽时,不禁流露出了喜悦之情,看到幼小柔弱的嫩芽能够冲破坚硬泥土的束缚,幼儿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甚至被生命所感动。经过一段时间对植物嫩芽的观察后,幼儿发现自己种植的植物在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内心异常欣喜,甚至有的幼儿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好朋友、父母、教师[2]。然而并不是每个幼儿所种植的种子最后都能够发芽,有的幼儿在种植中明显缺乏耐心,对待种子仅有几天的新鲜感,新鲜感过去后,不再精心照料呵护种子,导致播种失败;有的幼儿缺乏播种经验,怕种子感到寒冷,用滚烫的热水为种子进行浇水,滚烫的热水浇灭了种子生的希望;还有的幼儿过度关心种子,每天为种子浇过量的水、施过量的肥,也导致了播种失败,对于这些播种失败的幼儿,幼儿教师不应打击幼儿,而是要告诉幼儿“失败是成功之母”,给幼儿一颗新的种子,鼓励幼儿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播种。
三、通过培养植物,让幼儿树立呵护生命的意识
幼儿教师在中班幼儿的“养植”活动中,应当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幼儿增进对生命的认识。种子从播种到发芽的过程是一个展示生命孕育的过程,幼儿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发现生命的力量。看到种子发芽后,幼儿在感叹生命力量的同时也会将情感寄托在其中,在情感的驱使下,会主动呵护照料植物。在幼儿的精心呵护与照料下,嫩芽在一天天成长。随着嫩芽的成长,幼儿在对其照料中更加小心仔细,害怕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而使嫩芽夭折。幼儿看到嫩芽逐渐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后,内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并且心理也发生了改变,认识到了呵护植物的重要性,树立了呵护植物的意识,一些原本喜欢植物的幼儿变得更加喜爱动植物,而一些原本不喜欢植物的幼儿,开始尊重植物,不再做出伤害植物的行为,甚至会呵护动植物。例如:王莉莉喜欢植物,常常缠着妈妈买各种盆栽,但王莉莉仅观赏家中的盆栽,从不主动打理盆栽。通过参加幼儿园的“养植”活动后,王莉莉开始主动打理家中的盆栽,定期修剪盆栽的枝叶,定期为盆栽适量的浇水与施肥,在阳光的好的时候,会将一些摆在客厅与卧室中无法见到阳光的盆栽挪到阳台中接受阳光的照射;程鹏飞在幼儿园进行“养植”活动前,不喜欢植物,甚至对植物有种厌恶的心理,他常常故意踩路边的小草,随意采摘校园盛开的鲜花,通过“养植”活动,他认识了生命的顽强与不易,不仅不再做出破坏花草植物的行为,还常常用自身的行动来呵护小区内、道路边以及校园内的植物[3]。
结语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生命教育理念具有抽象性,大多数幼儿难以深层次地认识生命,而通过“养植”活动,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看到生命现象,使其发觉生命的顽强与神奇,树立幼儿呵护生命的意识,加强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植物 幼儿 生命 认识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生命教育,幼儿园对学生进行的生命教育应当是综合性教育,因此需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认知特点等实施教育。四五岁左右的幼儿既是培养道德意识的良好时期,也是培养情感、纠正行为的良好时期,中班幼儿对生命的认识较为浅显,幼儿教师需要借助外部的“力”让学生了解生命。“养植”活动是一种帮助幼儿认识生命的有效活动,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活动提升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一、通过播撒植物种子,让幼儿认识孕育生命的神奇
从生命方面来说,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源;从生长方面来说,种子是植物生长的开始。植物种子可以直观地表达植物的孕育,幼儿教师在“养植”活动播种环节之前,可以让幼儿对不同植物的种子进行观察,发现种子与种子之间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同,如颜色方面、大小方面等,让幼儿了解每株植物都有着不同的生长起点。幼儿看到种子后,了解了种子能够孕育生命,对生命有了期望,渴望种子长成一株植物。在这种期盼下,幼儿教师带领幼儿播种植物种子,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年龄小,能力有限,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播种时,应选择易成活的种子。幼儿教师为幼儿选择种子后,应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种子生长方式的权利,让幼儿通过三种方式寻找自己种子的生长方式,三种方式分别是自主探索方式、教师传授经验方式、同学帮助方式。幼儿在“养植”活动的种子播种环节中,会对种子产生情感,盼望承载自己情感的种子快些成长。幼儿播撒种子后,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种下的种子长大的样子,并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象的种子长大后的样子画下来,为种子“建档”,有的幼儿种的是玉米种子,想象长大的玉米金灿灿,颗粒饱满;有的幼儿种的是绿豆种子,想象长大后的绿豆绿油油,生机勃勃;有的学生种的是玫瑰花的种子,想象红艳艳的玫瑰花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虽然幼儿教师无法让幼儿看到受精卵,但是通过一枚枚种子,幼儿能够感受生命孕育的神奇[1]。
二、通过观察植物萌芽,幼儿能够发现生命的顽强
幼儿完成“养植”活动的播种环节后,盼望着种子能够发芽,种子在被播种后,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生根发芽,需要一定的时间,幼儿每天会走到植物种植地查看种子是否破土发芽,等待是漫长的,在漫长的等待中,幼儿感受到了生命孕育的不易。经过数天的等待后,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开始生根发芽,幼儿看到自己所种下的种子冲出泥土的束缚而发芽时,不禁流露出了喜悦之情,看到幼小柔弱的嫩芽能够冲破坚硬泥土的束缚,幼儿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甚至被生命所感动。经过一段时间对植物嫩芽的观察后,幼儿发现自己种植的植物在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内心异常欣喜,甚至有的幼儿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好朋友、父母、教师[2]。然而并不是每个幼儿所种植的种子最后都能够发芽,有的幼儿在种植中明显缺乏耐心,对待种子仅有几天的新鲜感,新鲜感过去后,不再精心照料呵护种子,导致播种失败;有的幼儿缺乏播种经验,怕种子感到寒冷,用滚烫的热水为种子进行浇水,滚烫的热水浇灭了种子生的希望;还有的幼儿过度关心种子,每天为种子浇过量的水、施过量的肥,也导致了播种失败,对于这些播种失败的幼儿,幼儿教师不应打击幼儿,而是要告诉幼儿“失败是成功之母”,给幼儿一颗新的种子,鼓励幼儿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播种。
三、通过培养植物,让幼儿树立呵护生命的意识
幼儿教师在中班幼儿的“养植”活动中,应当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幼儿增进对生命的认识。种子从播种到发芽的过程是一个展示生命孕育的过程,幼儿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发现生命的力量。看到种子发芽后,幼儿在感叹生命力量的同时也会将情感寄托在其中,在情感的驱使下,会主动呵护照料植物。在幼儿的精心呵护与照料下,嫩芽在一天天成长。随着嫩芽的成长,幼儿在对其照料中更加小心仔细,害怕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而使嫩芽夭折。幼儿看到嫩芽逐渐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后,内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并且心理也发生了改变,认识到了呵护植物的重要性,树立了呵护植物的意识,一些原本喜欢植物的幼儿变得更加喜爱动植物,而一些原本不喜欢植物的幼儿,开始尊重植物,不再做出伤害植物的行为,甚至会呵护动植物。例如:王莉莉喜欢植物,常常缠着妈妈买各种盆栽,但王莉莉仅观赏家中的盆栽,从不主动打理盆栽。通过参加幼儿园的“养植”活动后,王莉莉开始主动打理家中的盆栽,定期修剪盆栽的枝叶,定期为盆栽适量的浇水与施肥,在阳光的好的时候,会将一些摆在客厅与卧室中无法见到阳光的盆栽挪到阳台中接受阳光的照射;程鹏飞在幼儿园进行“养植”活动前,不喜欢植物,甚至对植物有种厌恶的心理,他常常故意踩路边的小草,随意采摘校园盛开的鲜花,通过“养植”活动,他认识了生命的顽强与不易,不仅不再做出破坏花草植物的行为,还常常用自身的行动来呵护小区内、道路边以及校园内的植物[3]。
结语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生命教育理念具有抽象性,大多数幼儿难以深层次地认识生命,而通过“养植”活动,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看到生命现象,使其发觉生命的顽强与神奇,树立幼儿呵护生命的意识,加强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