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一年级小学生刚刚入学,对于他们教学任务的重点是识字教学。他们需要认识大量的抽象符号,其中包括拼音和汉字。识字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由此可见识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让帮助低年级学生快速地认识更多的汉字,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如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字谜识字等指导学生识记生字,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到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开展自主识字,培养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识字的途径,结合班级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尝试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体验识字的快乐,收获自主识字中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经典诵读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利用《中华经典素读范本》识字,体验识字乐趣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着识字量大教不完的问题,因此学生必须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生字巩固,这给他们增加很大的学习负担。此外,学生的错字率和忘字率比较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静不下心,坐不住,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再者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对于学习还很陌生,许多方面需要适应。为了让学生对识字有兴趣,积极主动地识字,我充分地运用《中华经典素读范本》进行辅助识字教学,因为《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中的《弟子规》是很多的学生在学前班就接触过的读物,一点都不陌生,并且在网络上可以搜集到许多相关的资源如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这些网络教学资源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效率。在《弟子规--余力学文》一课的识字指导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利用课前学生已诵读过的《余力学文》,让学生在《余力学文》中寻找新识记的生字,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好。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发现文字可以“重复利用”,记住的字可以帮助自己读陌生的文章。所以学生乐于学习,兴趣浓厚。当我对学生的识字效果进行检测时,学生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我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识记字形是很重要的,许多生字都是学生在诵读《弟子规》时认识的。《弟子规》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读本,在诵读时他们兴趣浓厚。这样学生已经在诵读《弟子规》时认识了许多字,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对汉字的印象,所以学生会觉得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更能体验到识字的快乐,学生识字兴趣也会越发浓厚。
、活学《千字文》,拓宽识字量
    古人在学习识字的时候,往往诵读百遍,背诵千遍。所以朗朗上口的《千字文》容易诵读,便于识字。为了改变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单纯、枯燥、乏味的识字方法,我创造各式各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利用多媒体网+模式,通过歌曲、故事、动画等形式,让学生熟读、理解、背诵《千字文》,然后利用每天晨读的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千字文》,并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准备时诵读经典,我布置学生每天回家将《千字文》诵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这样,学生们把画面与文字相结合,把记忆与文字相结合,达到识记和理解的目的。学生们在快乐中识记,在积累中成长,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出做人的道理,提升了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主识字的成就感。阅读能力随之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也随之提高。因此,在指导诵读经典的教学中渗透识字是非常必要的,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的坚持下,用了一个学期时间,学生便把《千字文》背诵完,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认识了一千多字。
、利用古诗词,夯实识字基础
古代的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积累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师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其次,孩子们在反复诵读积累古诗词中,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自主识字的欲望。
    记得在一节语文课上,我第一次教孩子们学《画》这首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看着孩子们认真可爱的样子,我灵机一动,结合ppt上的这首诗插图的画面用故事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们听: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层次分明,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默默流淌。春天已经悄悄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依然痴迷于自然美景。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意犹未尽。听完故事后,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反复诵读,同桌合作,一人诵读一人描述画面,在练习中就把诗背了下来,好多同学还尝试着默写起古诗来,并且书写得正确、美观。
此后,我多次利用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音、记字形,既提高识字效果,也夯实所学的生字。
四、结合汉字的演变,通过字理识字
在汉字中有很多的独体字可以作为形旁,如“水”(氵)木、人、刀、肉(月)阜(阝)等,我在教学中经常把独体字的象形文字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文字怎样从图形变成符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字义,也便于学生记住字形。教学“人”字,我模仿字形张开双脚,双手垂立,让学生观察“人”字的笔画与人的身形之间的相似之处,形象地记住“人”字;教授形声字的时候,我更是注重汉字的构成,注重联系繁体字与简体字,让学生理解简体字笔画的意义,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以“休”字为例,可让学生观察图上人的形状与木的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依靠在木旁边就叫做“休”呢?学生自己总结,明确休的意义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汉字。由于形旁再生汉字能力强,学生也可以触类旁通地学习更多带有“人”字旁的汉字。
小学生们心灵纯净、记忆力好,这时候接触经典读本,特别是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识字教学指导,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从中获得识字的快乐,进而提高孩子们识字的效率。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