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主要以老师讲述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意识的发挥,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变教为学”作为当前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与理解;变教为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变教为学”呢?就是转变以往的教学状态,将以老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为基础。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和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实施“变教为学”教学模式,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参与度,以此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主要以老师讲述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意识的发挥,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的推进,“变教为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什么是“变教为学”呢?就是转变以往的教学状态,将以老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为基础,进而培养其综合能力,促使其全面综合的发展[1]。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索欲,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学习诉求,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景相结合,为学生构造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和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自主创新意识,因此,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探研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2]。比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学校需要订做1000套校服,校长打电话给服装厂长询问校服的订做情况。厂长说:“已经做了7天,平均每天做85套。”校长问:“剩下的校服能不能在3天内完成。”厂长想一想说:能。教师要求让学生以厂长的身份根据已知信息编题,通过创设新颖、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从而纷纷进入角色,开启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充分激发其数学思维,进而培养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以重点筛查为基础,实施“变教为学”教学模式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教师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讨数学知识,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想要解开一道数学题就需要对其内容抽丝剥茧,从中找出知识重点进行解读。在此过程中,老师作为教学的辅助者,应及时向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语段,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数学题目的阅读,强化相关的数学知识[3]。比如,这道题:“王叔叔在商场买了两袋大米,每袋大米35.8元,买牛肉花了12.6元,买蔬菜花了10.3元,买鲜鱼花了13.9元,王叔叔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只带了100元,请问够吗,如果不够,王叔叔应该退掉哪些东西,才能使购买价值最大化?”在解决这道数学题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王叔叔的角度,先将题里面各项物品的价钱提取出来,然后计算这些物品的总价钱,这些物品的总价钱为108.4元,而后根据王叔叔手中的钱,帮助王叔叔想办法。通过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状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眼下需要退回一样大于8.4元的最便宜的一样物品,学生通过将所有购买物品的价格进行比对之后,从而选择价格最小的蔬菜。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变教为学”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三、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基础,实施“变教为学”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再仅限于对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教学目标,以此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4]。比如,这道题“一个摆件的底座是一个棱长2.5米的混凝土浇件,求底座占地多少平方米?浇筑这一个底座需要混凝土多少立方米?如果为浇件底座四面贴上花岗石贴面,这个贴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在阅读这道题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其找出其中重点,虽然题目中只有一个数据,但是却表明了底座的形状,学生根据相关的公式进而找出解决这道数学题的方法。求算底面面积2.5x2.5=6.2;而后计算底座体积:底面积乘以高,也就是6.25x2.5=15.625;接着再计算四个侧面的总面积:2.5x2.5x4=25。在此过程中,老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渐打开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而且更是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再仅限于对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教学目标,采用“变教为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与理解;变教为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变教为学”呢?就是转变以往的教学状态,将以老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为基础。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和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实施“变教为学”教学模式,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参与度,以此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主要以老师讲述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意识的发挥,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的推进,“变教为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什么是“变教为学”呢?就是转变以往的教学状态,将以老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为基础,进而培养其综合能力,促使其全面综合的发展[1]。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索欲,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学习诉求,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景相结合,为学生构造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和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自主创新意识,因此,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探研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2]。比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学校需要订做1000套校服,校长打电话给服装厂长询问校服的订做情况。厂长说:“已经做了7天,平均每天做85套。”校长问:“剩下的校服能不能在3天内完成。”厂长想一想说:能。教师要求让学生以厂长的身份根据已知信息编题,通过创设新颖、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从而纷纷进入角色,开启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充分激发其数学思维,进而培养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以重点筛查为基础,实施“变教为学”教学模式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教师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讨数学知识,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想要解开一道数学题就需要对其内容抽丝剥茧,从中找出知识重点进行解读。在此过程中,老师作为教学的辅助者,应及时向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语段,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数学题目的阅读,强化相关的数学知识[3]。比如,这道题:“王叔叔在商场买了两袋大米,每袋大米35.8元,买牛肉花了12.6元,买蔬菜花了10.3元,买鲜鱼花了13.9元,王叔叔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只带了100元,请问够吗,如果不够,王叔叔应该退掉哪些东西,才能使购买价值最大化?”在解决这道数学题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王叔叔的角度,先将题里面各项物品的价钱提取出来,然后计算这些物品的总价钱,这些物品的总价钱为108.4元,而后根据王叔叔手中的钱,帮助王叔叔想办法。通过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状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眼下需要退回一样大于8.4元的最便宜的一样物品,学生通过将所有购买物品的价格进行比对之后,从而选择价格最小的蔬菜。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变教为学”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三、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基础,实施“变教为学”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再仅限于对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教学目标,以此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4]。比如,这道题“一个摆件的底座是一个棱长2.5米的混凝土浇件,求底座占地多少平方米?浇筑这一个底座需要混凝土多少立方米?如果为浇件底座四面贴上花岗石贴面,这个贴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在阅读这道题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其找出其中重点,虽然题目中只有一个数据,但是却表明了底座的形状,学生根据相关的公式进而找出解决这道数学题的方法。求算底面面积2.5x2.5=6.2;而后计算底座体积:底面积乘以高,也就是6.25x2.5=15.625;接着再计算四个侧面的总面积:2.5x2.5x4=25。在此过程中,老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渐打开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而且更是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再仅限于对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教学目标,采用“变教为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