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目前,我们大多数的小学科学课堂也正努力实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的理念,之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关键词:深入思考  有序思考  慎重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操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们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热闹”的课堂中,只是在尽兴地活动,而没有融入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心智技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还直接导致了课堂探究效率的低下和学生对科学结论的茫然。相信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最初的错误观念还是没有改变。
探究强调动手做,但更强调动脑筋。毕竟,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科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关注动手前的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在实行“科学学习 要以探究为中心”的理念之时,更应该强化学生在探究中的思维训练。
一、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深入思考
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也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问题的产生,源于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现象产生疑问。研究发现一个合适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这一问题必须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解释的问题;这一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然而我们也发现,虽然在科学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多提出疑问,但是很多孩子即使是五、六年级的孩子在提问的时候,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提出的问题不是没有研究的价值,就是该问题在课上根本无法解决。其实这些同学在提问题的时候根本没有进行思考,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对我们的研究指明方向,甚至会打消孩子们探究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老师也要做一些针对性的指导:
1.我们可以结合科学课的教学目标中重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①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②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③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④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通过持续地训练,相信学生会逐步学会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
2.我们老师也可以在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对一些问题及时进行梳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课堂实际,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展开研究。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验时有序思考
动手探究是一节科学课的中心环节。如果只是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可能只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学生们在提出了各种假设后,最想做的是动手去验证自己的假设。然而并不是我们一有猜想一有假设就要迫不及待地去着手实验,科学课的动手探究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需要我们精心计划、思考该如何组织实验的。在动手做之前,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做、怎么做、观察什么、记录什么……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并且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一个比较恰当可行的计划、方案,来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开盲目操作,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浪费宝贵的时间,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
我在执教“纸”这一课时,感慨颇深。
这是我上的一堂研讨课。考虑到纸在孩子学习、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平时接触得也比较多。试上的一课中,在探讨餐巾纸和挂历纸的性质时:
师:请你们观察这两种纸有什么不同?
生:餐巾纸软,挂历纸硬。
生:餐巾纸薄,挂历纸厚。
生:餐巾纸毛,挂历纸光滑。
……
师:刚才我们只是用感官直接观察发现了这两种纸的某些特点,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观察。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工具,下面就请大家用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这两种纸的特点。
(于是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有的学生用钉子戳,发现餐巾纸容易破,而挂历纸不容易破;有的用滴管分别把红墨水滴在两种纸上;有的则直接把两种纸往红墨水中一扔……不一会儿,各个小组的桌上已经一片狼藉:到处都有红墨水的“影子”,两张纸湿漉漉的烂成一团被扔在旁边,玩钉子的玩钉子,玩滴管的玩滴管,甚至有同学用滴管吸了点红墨水后颠来倒去得看,根本不再动脑筋想其他的研究方法。)
由于没有要求学生先动脑筋思考怎样用实验进行探究,而是直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做,这样致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没有目的也没有方向,只关注自己的玩,等玩够了还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因此在汇报时也只有一些浅显的发现,连起码的探究方法都没有学会。这是老师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玩”,没有准备的“玩”和没有思考地“玩”所造成的。
因此在正式的上课中,我改变策略。为了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不盲目行事,成功地完成探究活动,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最想研究的方面,选择合理的工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并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讨论时,各小组成员说的说、记的记,两三分钟后,各小组都设计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学习、活动。才能有效提高科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在得出结论慎重思考
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我们的猜想,但是,很多学生实验结束后,脑子里只能反映出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而不能把这个现象、结果和研究的问题相结合,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来建构、完善甚至是改变自己原有的内在知识结构。这可能和学生所学知识的有限性、考虑问题不周全有关,他们很难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刚接触的科学问题、科学现象。所以,当学生完成动手探究后,我们应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或组内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便于他们更清晰地把探究结果表述出来,使他们的内在知识结构更完善更科学。
关注科学课中思维活动的参与,让“学生想好了再做”。这里面不仅包含着教学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想好了再做”让教师的引领从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从关注课的顺利进行到关注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增长。“想好了再做”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观察更到位,实验更有效……当然,让学生养成先思考再行动的探究习惯,不是在一次两次的探究中就可以实现的,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也需要老师的适时指导,科学老师要有这样的意识。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