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小学技术课堂活动是技术课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技术活动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提出了一些极为具体的教学实例,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对策。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技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知识、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问题;实例;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出发,让他们有时间去使用和体验技术。”“技术课程应该注重让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技术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技术的原理、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方式,逐步养成探索、求实和创新的精神。”技术课程的性质由此可见一斑,而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技术活动在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性。一名技术教师,应该在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技术活动背景,让学生在技术设计和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技术、社会和自己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养成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然而,随着技术课堂上活动的进行,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笔者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对技术课堂活动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有了一点浅见,以下就是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对策。
一、安全隐患
技术活动过程中需要很多材料和工具,这些材料和工具对于成人来说不存在危险性,但是对小学低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则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为了避免发生危险,不会让孩子们接触到任何有安全隐患的物品,这也造成了这样的现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工具的名字和功能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于工具或者材料没有直观的了解,更不会意识到工具和材料在使用不当时可能会对他们造成的危险。这些危险是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例1:一年级《吹肥皂泡》这一课中使用到铁丝这一材料做吹肥皂泡的吹具。学生需要从家里带来铁丝徒手弯制铁圈或者借助工具来弯制铁圈。铁丝这样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硬度,又因为截断处通常都有尖锐的边缘,一年级孩子的控制能力又比较弱,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就会被它划伤。
对策:任何教学活动安全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在使有危险隐患的工具时,笔者会重点强调使用工具和材料的正确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必要时要多次强调。在活动进行中也要不断巡视,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使用方式。
二、活动材料和工具不足、不适合、不易得
课堂要活动就要学生准备材料,并且技术课所要使用的活动材料必须要学生提前准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忘记带材料或者带的材料不适合,以及材料少见不易得的现象出现。第一,材料不足。最常表现的就是一部分学生忘记带材料和工具。第二,材料不适合。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年龄限制,考虑问题不细致,没有细心选择材料,随便找了材料凑数。第三,课堂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不常见,学生不易得。
实例1:四年级《小车设计》一课,涉及的材料有纸盒、圆珠笔芯、瓶盖、剪刀、胶水等。有的学生只带了一两样,只有少数学生带全的工具与材料。带全材料的那部分学生还存在材料不合适的现象。比如,纸盒过大或者过小,圆珠笔芯过长、两根圆珠笔芯长短粗细不相同、瓶盖大小不一等。这些材料因为不适合,严重影响了学生作品的成功率。
实例2:五年级《麦秆小屋》,要求学生用麦秆和小木棍做小房子。现在的城市里这两样材料学生都不好搜集,木棍少见,麦秆更是见都没有见过,更无从找来用了。
对策:针对这几种问题,笔者依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简单的对策。第一,说明材料,就是在告知材料的时候要花一些时间向学生解释这些各种材料的具体作用。让学生对要带材料的用处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带的材料大小、长短、什么材质的才合适。比如,四年级《小车设计》一课在安排学生准备材料时,笔者告诉学生纸盒的作用是做车身、圆珠笔芯做两个车轴、瓶盖做四个车轮。这样学生就知道纸盒要带大约多大的、圆珠笔芯和瓶盖的要带一样的了。第二,替代材料,一些不容易得到的材料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相似的材料来替代。比如,在五年级《麦秆小屋》一课中,笔者建议学生用吸管和牙签来代替麦秆、木棍。这样做出来的作品美观度大大提高。
活动时学生的表现达不到预期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可以看出,技术课堂活动要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这就是技术教师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技术课堂上的可见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能够将技术活动完美地完成。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有时候是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
实例1:在教授二年级《纸飞翼》一课时,笔者发现在画纸飞翼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画得标准,其中大部分学生画得不标准,具体表现在画得不对称、过细过长、没有尾巴,折线过于向上、剪切线与折线相交等问题,由于出现的问题较多,纠正过程比较耗费时间,那节课的活动效果没达到预期。
对策:针对这些意料之外的小问题和这些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情况,笔者总结了几点小小对策。第一,就是在备课时前先“备学生”。备学生不仅仅在备课做学情分析时考虑学生的年级高低,思维和动手能力具体如何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在考虑学生可能有什么难题和困惑,这就需要教师多了解学生。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更加细心地观察学生,逐渐积累经验。第二,在活动前预先多准备一些参考内容,比如三年级《杯垫造型》一课,笔者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参考图样,课堂活动时展示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拓宽了,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丰富多彩并且效果基本上都达到了预期。
结语
每一节技术课都会存在不同的课堂生成,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这些问题,想出对策,积累经验,就能让技术课堂越来越成功!就能让学生们在技术活动中获取更多的技术知识、技术技能和技术经验,让学生们越来越受益!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