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数学是一门源自生活、源自社会的基础性学科,很多数学定律、公式、概念、符号的形成,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数学不单单是枯燥的数字与乏味的符号,数学教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和成绩。而且,与其他工具学科一样,数学也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数学文化。数学中所包含的很多思想、方法、观点、符号等,都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探寻数学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应该从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入手,将数学与人文、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深度感知、体味、理解、探索、认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有意强化对数学文化的渗透与融合,使诸多丰富、多元、宽泛、精彩的数学文化灵活迁移至学生认知视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的同时逐步培育自身人文素养,在数学文化的感染、熏陶、洗礼、涤荡下爱上数学学习,欣赏数学之美,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其数学学习的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公式推理、解题训练、题海战术、思维开启层面,而应该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学数学中形成正确的意识与良好的习惯,学会以科学探索的精神与积极研究的态度探寻蕴含于数学之中的人文美,以全新站位和多元视角感知数学的内涵与本真,为促使其数学核心素养塑造而奠定基础。同时,随着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度渗透与全面融合,学生在思维、意识、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也将更加充分、到位、深入,使数学的人文特质与教育功能得以切实彰显。然而,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为注重知识的灌输与训练的指导,数学文化的渗透在无形之中也处于搁置状态。基于此,教师应该切实转变思想认识与育人观念,以全新视角审视数学文化之于数学教学的作用与学生发展的价值,并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方法优化等层面灵活引入不同数学知识所对应的数学文化,使学生在数学文化的驱使下拓宽视域、开启思维、提升能力、学习数学,以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迫切的夙愿投身数学认知领域,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1]。
一、借助数学文化,丰富学生认知结构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偏小,生活经验比较匮乏,抽象思维显著不足,以致其在面对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问题时,经常会因为理解不到位、认识不深入而难以获得认知蜕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也难以彰显。而数学文化的即时渗透,则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丰富多彩,促使学生在认知迁移、过渡、转化中完善自身认知结构,以全新的视角认识、看待具体数学问题,为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奠定基础。例如,在开展“梯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即时引入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巧算“等差数列求和”的故事,并利用视频展示高斯的巧算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故事的驱动下开展探索与思考,进而发现原来“梯形的面积公式”的算理与“等差数列求和”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于是便积极投身推导与运算,在分解、组合、转化中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实现认识结构的切实丰富与逐步完善。而且,学生在推导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可以于无形之间增加其数学学习自信,更利于其积极认知态度与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
二、利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数学的对称美、奇异美、简洁美可以为数学课堂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也更利于学生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之中所蕴含的诸多美育元素开展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体验数学之美、感知数学之美、探究数学之美中提升其数学理解能力,将数学学习的过程转换为更加丰富多彩的认知体验,既丰富了学生思想与情感,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与认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符号、数字瞬间彰显出无限魅力,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生命力的目的。例如,在开展“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画出对称线,在感知数学对称美中强化认识;又如,在开展“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算式: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90-1989+……+4+3-2-1,得出运算结果:1996,使学生在感知数学奇异美中培育审美情趣[2]。
三、依托数学文化,强化学生数学感知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于无形之间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使数学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于别样视角展示数学的价值与意义。而且,在数学史、数学家精神感召下,更利于学生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塑造。因此,教师在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应该灵活引入一些辅助性数学史,让学生在探寻数学定律、概念、公式生成过程中实现视域拓展与认识提升,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开启、意识的提升、夙愿的满足。促使学生带着更为积极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塑造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开展“圆周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家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事迹,让学生在感知数学家探索数学规律的艰辛与不易中,感知数学知识的来之不易,学习数学家为了数学坚毅拼搏、不懈探索的精神,获得思想认识的转变与综合素养的塑造。

总之,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显著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思维开启、认识提升、素养塑造、发展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离开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势必会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而数学文化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则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数学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深度开掘诸多典型性、丰富性、辅助性数学文化素材,并将其灵活衍射至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数学文化的辅助下积极探究数学内涵,深度感知数学魅力,体验数学之美,领悟数学之色,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至生活实践,在切实发挥数学文化价值、作用、功能的基础上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着纵深角度发展。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