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课堂活动最明显的特征是由其组织形式体现出来的。活动设计的标准之一就是根据活动性质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例如,讲故事、展示性活动、唱歌、猜测游戏等比较适合于全班活动。对子阅读、角色扮演、信息沟自然以同伴活动的方式进行。而抄写、阅读、完成句子则可以是个体活动。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意展示性活动、理解性活动、评价性活动、运用性活动和巩固性活动的差别,以保证活动安排的合理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   和谐课堂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H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程序要科学
小学阶段没有专门的语法课。一般处理语法所采用的程序是由展示到训练再到应用三个程序。鉴于小学教学的特点,教师没有必要进行显性教学,可以采用“孤立——训练——应用”的程序。所谓孤立是指把语法性材料从听力或阅读等材料中抽出来,不要做分析讲解,直接进入训练程序,由训练过渡到应用。如果需要对训练的语法项目加以显性化,这一工作教师可以在总结阶段完成。
 
口语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传统的口语教学所遵循的是“展示——训练——应用”的教学程序。首先是展示口语活动中所需的词汇、句法和功能,然后进行操练和应用。鉴于口语教学的交际性特点,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可以采用“展示——应用——训练——应用”的教学程序。比如在介绍名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班内15名(假设)同学每人起一个英文名字。在介绍完如何运用“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is…”之后,便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询问对方的英文名字。学生在询问过程中很可能还不能把“What' s your name?”或“My name is…”说清楚、说准确,也还不清楚自己名字的确切发音。但这恰恰是真正的交际。当学生发现说不好或不知道如何读时,就会向教师求助。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单词或句型有操练的必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再如致谢、道歉、邀请、问路等交际行为,可以通过录像展示,将致谢、道歉、邀请和问路的方式以投影仪等形式展示出来,然后马上投入交际活动。如交际中发现问题或感觉有训练的必要,教师也可以进行专项训练。小学阶段的口语教学交际成分更浓,教学中应该遵循交际的特点,制造一种新鲜感、不可预测性和意义行为。
二、课堂气氛要愉悦
在课堂上,学生性格特点尤为明显。上课时间稍长,他们便分散了注意力,开始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在这种环境下,即是任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还是徒劳的。于是便出现了“填鸭”教学,不管你学不学,只顾向你脑子里填,至于脑子能承受多少,那则看个人素质了。这是一种落伍的教学方式,呆板而保守,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一些天性,偏好新鲜事物,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也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刺激与挑战,这正是他们优秀的一面。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身心愉快的气氛。
在这种气氛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其乐融融的和谐体,师生均身心愉快,而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消除了以往“师生”间严肃的隔阂,彼此以朋友的身份在教与学,更加有益于学生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复习阶段起便应创设快乐氛围,让彼此都心情舒畅。“花时不多求效果”,在短时间内,把新旧知识练习好,承上启下,而进入介绍阶段则是情境教学阶段。“要想学习得好,介绍方法很关键,交代词义和语法,实物动作加表演,图片翻译简笔画,重点词汇要板书,介绍环节师为主,表演逼真学得全”,这几句话则突出了介绍阶段教师与环境的重要,只要有准确无误的环境,学生便能掌握正确的语言。孩子们都是聪明的,尤其是在身心和谐的快乐气氛下,与教师共同完成四十分钟的授果内容。
教师在教授时应该创设出相应的语言环境。例如,早上上学、下午上课,傍晚归家、临睡道别,通过四种不同环境的创造,使学生从理性到感性彻底理解、掌握所学的语言,灵活掌握、运用自如。情境教学是最直观最灵活的一种方式,它使书面上的知识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运用。
三、课堂教学要活跃
课堂活动最明显的特征是由其组织形式体现出来的。活动设计的标准之一就是根据活动性质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例如,讲故事、展示性活动、唱歌、猜测游戏等比较适合于全班活动。对子阅读、角色扮演、信息沟自然以同伴活动的方式进行。而抄写、阅读、完成句子则可以是个体活动。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意展示性活动、理解性活动、评价性活动、运用性活动和巩固性活动的差别,以保证活动安排的合理性。
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所谓张弛就是节奏的快慢,一节课不可能永远是一个节奏,应该节奏恰到好处,快慢有致。在课堂上,适当地铺垫一下,让学生有种新奇感,进而渲染一下气氛,彼此都非常愉快,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下,让学生领悟到该掌握的语言。幽默是快乐的一种,在课堂上适当地创设几个小幽默环境,让学生在笑声中理解语言。
四、教学内容要丰富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教学活动设计应该包括的内容。一般说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任何活动都有其目的,如听力前的“集思广益”、图片预测等活动就具有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清除理解障碍等作用,教学活动的目的也应该与此相一致。
活动的类型一般指前面提到的几种活动,如“集思广益”就属于展示型活动;再如让学生看图回答图中人物在做什么,如果用于听前或读前阶段则属于展示性活动,如果用于听中或读中则属于理解性活动,如果用于口语教学则属于展示性或应用性活动。
每一活动都有其比较合适的组织形式,“集思广益”活动一般采取全班活动的方式,但同样可以采取从全班活动入手,然后开展小组活动,最后再进行全班活动的方式。看图回答问题可以采取个体活动,也可以采取同伴活动,而一些游戏性的活动一般采取的是小组活动方式。一般情况下,除非是教师自我展示,教师活动时间不应该超过活动总时间的30%。教师在某一活动中的角色不是单一的。在获取反馈时,教师所扮演的又是组织者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评估者的角色。
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而且儿童的想象力也是美好的。在讲授一些知识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在旁边只起到引导作用,这样学生通过想象来印证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也就是教学密度相对合理,不要采用高压政策来训练学生,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完善的空间,学生不可能在高密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给他们一个思考、完善的空间,更加有利于其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也有利于教师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