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根据在英语教学中所处的阶段不同,教学活动可分为读前、听前、说前、写前活动(预热活动导入活动),读中、听中、说中、写作活动和读后、听后、说后、编辑活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单元规划,教学程序都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英语备课 小学课堂 教材研究 具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英语备课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长期规划,一是短期规划,另一个是具体规划。长期规划属于宏观范畴,而短期和具体规划属于微观范畴。长期规划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学生和可用资源。短期规划要求能够就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语言内容、语言技能等做出宏观把握。
一、新课程标准要认真研读
在部编教材统一以前,种类繁多,编写体例不一,虽然所依据的为同一课程标准,但在教学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等各方面都各有特点。从课堂教学实践中长期规划样表可以看出,教材的研究包括各单元话题、功能、核心词汇、重点句法结构、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知识等各项内容。内容反映了教材的发展,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教材的计划包括了一学年之中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每一学期开始,各位教师所写的教学日历就是安排教材教学内容的作用。制定一个合格的教学日历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将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合理安排到各个教学周之中。
不过,根据教材本身所设计的教法主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可授性、方法的可用性以及安排的科学性。例如,祈使句的教学最好采用“全身反应法”,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好采用“任务完成”和“情景模拟教学”,语法规则的学习可采用“发现活动”等等。但要保证方法的有效性,教师还必须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考虑。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获得发展的。由于认知能力的差异,学生习惯和喜欢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小学生大多喜欢通过体验的方式学习,而成年人却喜欢通过分析的方式学习。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应有的分析能力,小学生英语教学就应该以隐性教学方式为主,尽可能地不设计分析性学习任务。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喜好憎恶也不同。小学生比较喜欢游戏,而成年人则喜欢推理;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成年学生比较看重同伴的认可;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比较短,而成年人相对较长,小学生容易受外部干扰的影响,而成年人自控力比较强。因此,在小学阶段,图片教学、实物教学、音频、视频教学和游戏教学比较受学生欢迎,也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就语言学习而言,学习风格可分为经验型和分析型,动觉型、视觉型和触觉型,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就不同。经验型学生和动觉型学生喜欢在做中学习,分析型学生比较喜欢归纳和演绎,场依存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场景和上下文的影响,比较喜欢融合教学方式,而场独立型学生则倾向于分析。小学生多为动觉型学习风格,比较适合经验型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小学生之间多元智力倾向的不同,具体到各个班级,其学习风格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注意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风格,根据其学习风格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
二、单元规划要具体
教案的编写应该包括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和具体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小学教材一般都是按单元或模块设计。一个单元模块是一个整体,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从听、说、读、写到语言、功能、文化和任务,都体现着单元的整体设计。因此,教师首先要按单元备课,然后写出具体一堂的教学设计。
一个单元、模块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如何安排,是否应该依照课文编排顺序进行,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可以对四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而不能盲目地依从教材。我们将这种对单元的整合称为LARA。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虽然不同的课型所适应的教学活动不同,但这些活动大抵都是由活动目标、活动类型、组织形式、时间限制、教师和学生角色以及实施程序组成的。
三、科学安排教学程序
1.教学程序的安排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活动的罗列,各教学活动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的,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不同,课堂程序安排也就不同。不管是交际教学模式、听说法教学模式、直接法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还是交互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通常都是按照由展示到训练再到应用的程序进行的。应用之所以在后,是因为应用是在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基础之上进行的。
2.阅读教学程序
阅读教学目前仍提倡“读前,读中,读后”三段教学程序。一般说来,“读前”可以教单词,以解决阅读的障碍,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对故事进行预测。预测可以通过提问,也可以借助图片或短片来进行。“读中”主要是完成字面阅读、推理阅读等任务,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故事人物和情节,转述故事,并且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做出评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故事然后填表以获取故事具体信息,可以将故事排序,排序时可以借助图片,根据故事将图排序;也可以根据关键词或图片复述故事。“读后”过程中可以就阅读内容进行口语和书面方面的练习,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故事,可以预测故事的发展,可以改编故事等。
3.听力教学程序
听力教学的程序与阅读教学的程序基本相同,分“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阶段。“听前”可以是话题激活、背景知识介绍、词汇学习以及故事预测;“听中”主要是对听力材料所做的细节辨认、故事转述、人物和事件评价等活动;“听后”阶段是根据所听材料进行口语和写作训练。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单元规划、教学程序都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老师在课前设计做得越细致学生就会越能受益,面对智能化的今天,教学方式的改变,小学生学好英语再也不是难事了。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英语备课 小学课堂 教材研究 具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英语备课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长期规划,一是短期规划,另一个是具体规划。长期规划属于宏观范畴,而短期和具体规划属于微观范畴。长期规划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学生和可用资源。短期规划要求能够就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语言内容、语言技能等做出宏观把握。
一、新课程标准要认真研读
在部编教材统一以前,种类繁多,编写体例不一,虽然所依据的为同一课程标准,但在教学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等各方面都各有特点。从课堂教学实践中长期规划样表可以看出,教材的研究包括各单元话题、功能、核心词汇、重点句法结构、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知识等各项内容。内容反映了教材的发展,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教材的计划包括了一学年之中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每一学期开始,各位教师所写的教学日历就是安排教材教学内容的作用。制定一个合格的教学日历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将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合理安排到各个教学周之中。
不过,根据教材本身所设计的教法主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可授性、方法的可用性以及安排的科学性。例如,祈使句的教学最好采用“全身反应法”,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好采用“任务完成”和“情景模拟教学”,语法规则的学习可采用“发现活动”等等。但要保证方法的有效性,教师还必须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考虑。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获得发展的。由于认知能力的差异,学生习惯和喜欢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小学生大多喜欢通过体验的方式学习,而成年人却喜欢通过分析的方式学习。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应有的分析能力,小学生英语教学就应该以隐性教学方式为主,尽可能地不设计分析性学习任务。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喜好憎恶也不同。小学生比较喜欢游戏,而成年人则喜欢推理;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成年学生比较看重同伴的认可;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比较短,而成年人相对较长,小学生容易受外部干扰的影响,而成年人自控力比较强。因此,在小学阶段,图片教学、实物教学、音频、视频教学和游戏教学比较受学生欢迎,也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就语言学习而言,学习风格可分为经验型和分析型,动觉型、视觉型和触觉型,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就不同。经验型学生和动觉型学生喜欢在做中学习,分析型学生比较喜欢归纳和演绎,场依存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场景和上下文的影响,比较喜欢融合教学方式,而场独立型学生则倾向于分析。小学生多为动觉型学习风格,比较适合经验型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小学生之间多元智力倾向的不同,具体到各个班级,其学习风格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注意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风格,根据其学习风格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
二、单元规划要具体
教案的编写应该包括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和具体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小学教材一般都是按单元或模块设计。一个单元模块是一个整体,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从听、说、读、写到语言、功能、文化和任务,都体现着单元的整体设计。因此,教师首先要按单元备课,然后写出具体一堂的教学设计。
一个单元、模块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如何安排,是否应该依照课文编排顺序进行,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可以对四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而不能盲目地依从教材。我们将这种对单元的整合称为LARA。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虽然不同的课型所适应的教学活动不同,但这些活动大抵都是由活动目标、活动类型、组织形式、时间限制、教师和学生角色以及实施程序组成的。
三、科学安排教学程序
1.教学程序的安排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活动的罗列,各教学活动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的,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不同,课堂程序安排也就不同。不管是交际教学模式、听说法教学模式、直接法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还是交互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通常都是按照由展示到训练再到应用的程序进行的。应用之所以在后,是因为应用是在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基础之上进行的。
2.阅读教学程序
阅读教学目前仍提倡“读前,读中,读后”三段教学程序。一般说来,“读前”可以教单词,以解决阅读的障碍,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对故事进行预测。预测可以通过提问,也可以借助图片或短片来进行。“读中”主要是完成字面阅读、推理阅读等任务,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故事人物和情节,转述故事,并且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做出评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故事然后填表以获取故事具体信息,可以将故事排序,排序时可以借助图片,根据故事将图排序;也可以根据关键词或图片复述故事。“读后”过程中可以就阅读内容进行口语和书面方面的练习,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故事,可以预测故事的发展,可以改编故事等。
3.听力教学程序
听力教学的程序与阅读教学的程序基本相同,分“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阶段。“听前”可以是话题激活、背景知识介绍、词汇学习以及故事预测;“听中”主要是对听力材料所做的细节辨认、故事转述、人物和事件评价等活动;“听后”阶段是根据所听材料进行口语和写作训练。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单元规划、教学程序都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老师在课前设计做得越细致学生就会越能受益,面对智能化的今天,教学方式的改变,小学生学好英语再也不是难事了。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