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把文章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文章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概括等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思维导图用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它把思维的过程可视化,以一个关键词或者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和延伸,构建出相关的知识链,或者知识架构,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并产生深刻的印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层次关系,通过图形文字等多种方式加深记忆。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降低学习的难度
小学生受限于生活阅历和知识层面,理解能力也有限,在进行阅读学习时,常常不能准确地对文章进行分析。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在形式上比较独特,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线条、符号、图形、各种颜色来绘制思维导图,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个性化。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对文章的主体结构进行解析,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框架,掌握各主题间的逻辑关系,把大段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简单的图形架构,使文章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的运用,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跟随做笔记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1]。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式构建思维导图,教师一边构建一边讲解。在中年级段,学生还不能独立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预先构建出思维导图的主框架,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对框架进行补充。在高年级段,在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后,可以自己构建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在长期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一种发散性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时更加全面、系统,条理分明。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思路上的问题、知识结构上的问题等,以便及时进行指导。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运用思维导图学习生字生词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学习中,每篇文章都会有对应的生字、生词,在学习这些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整理出以这些生字、生词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从而形成相关的知识链,以便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串联,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
比如,可以以某个生字为关键词,以字音、字形、字义、应用为主干,形成关于生字的知识结构,从而全面地掌握生字。比如,在学习某个生词时,可以通过归类整理出相关的词汇,如以同义类、反义类、同音类、同结构类等进行归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字词为中心,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拓展学生对字词的理解。
2.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结构
小学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分解,使学生可以掌握文章的结构。
比如,在学习说明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以“说明文”作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把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作为主题分支,对于各个主题分支进行扩充。比如,说明的方法,可以扩充为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说明的顺序可以扩充为逻辑顺序、总分顺序和其他顺序;说明语言可以分为科学严谨、生动有趣;说明内容可以包括题目和特点等,使学生系统性掌握说明文体,然后依据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对文章进行分析。
教师通过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对文章进行拆解。我们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新型玻璃》为例,让学生自主阅读套用这个说明文的框架,对文章进行解析,使学生可以迅速掌握这篇文章的特点:说明的对象是新型玻璃,说明的方法是打比方和举例子,说明顺序是分总,说明语言生动有趣。
同样,在学习记叙文时,教师也可以分析记叙文的框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使学生从整体上来掌握一篇阅读文章。
3.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文章结构外,还可以用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2]。小学生由于其阅读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有短时间内消化大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框架,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内容。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对于文章大体结构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具体内容还需要再进一步分析了解,还需要把每段文字中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用处进行详细提炼,需要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提炼出来。在构建这种思维导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由标题向外扩充,构建思维导图,也可以从外向内,逐层递进地来提炼中心思想。
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们可以以“草船借箭”作为关键词,向外扩充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借助思维导图很容易就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可以由外向内来推,写出每部分的段落大意,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主要写: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第二部分3-22自然段,主要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第三部分23-33自然段,主要写: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第四部分34自然段,主要写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学生将四部分的内容合并起来,就提炼了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结语: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还可以用来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如可以总结各种表达方式,总结各种描写方法,还可以用来复述或者背诵文章等。教师通过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使各种知识结构体系,以图文的形式存在,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进行运用时,可以调动脑海里相关的图形记忆,灵活进行运用;在背诵文章时,可以借助文章的内在结构和写作思路进行背诵,加深学生的记忆。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