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通过对十篇“第一课”内容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有新鲜感”的描写,落实第一单元语文要素。同时,在比较中,发现语文课本的变化,发现人们生活的变化,发现伟大祖国的变化,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唤起学生“珍惜今天,牢记使命”的昂扬情感。
关键词:三年级 开学第一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分享百年来的十篇语文“第一课”资料,了解语文课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时代特点,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2.通过研读课本、古今对比、品味语句,感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能多种方法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通过对资料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课本变迁的同时,感悟祖国的日益强大,产生热爱语文、热爱母语的情感和珍惜今天、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准备】
资料一:十篇不同年代的语文第一课课文资料。
资料二:教学课件,视频资料。
资料三:学习提示卡。
【教学过程】
一、赠送“第一课”,开启新学期
1.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利用暑假时间,多方搜集资料,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分别是1904年《太阳》,1912年《我国》,1923年《静听》,1941年《卢沟桥》,1950年《检查卫生》,1979年《伟大的友谊》,1981年《春天来了》,1995年《小蝌蚪找妈妈》,2002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这是百年来,不同时期的第一课。大家觉得新鲜吗?
2.请大家粗略地读一读手中的课文,大致了解一下内容,看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自读。
(2)全班交流。
3.老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这些不同的课文,聊一聊语文课本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新鲜感的味道,为落实三年级第一单元训练点“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做好铺垫。】
二、交流“第一课”,分享新收获
1.一个年代的课本,散发着一个年代的味道。现在请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课本资料,了解更多时期的“第一课”。
2.小组合作,分享完整的课文资料。选出小组同学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一篇,小组集体熟读,并按照学习提示卡的要求,完成表格。
3.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资料,其他小组可补充发言。
生交流,师点评并板书: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设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理解与传承
师小结:同学们,虽然年代不同,但课文的作用却相同,它都教给我们运用语言、发展思维、提升审美、传承文化。跨越百年,语文课本的使命如生命般崭新,又如生命般坚韧!
【设计意图: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将学生的总结归纳至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语文课程和语文课本所承载的使命不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与培养不变。】
三、走进“第一课”,感受新鲜味
1.走进今天的第一课
品读了不同时期的“第一课”,大家心中一定感慨万千,我们除了感叹时光的飞逝,感慨课本的变化,更赞叹祖国的日益强大。现在时间来到了2020年,让我们来看看今天课本的第一课。
(1)自由朗读三年级课本的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2)交流阅读收获。
2.品读不同时代的第一课
在刚刚我们查看的历年“第一课”资料里,大家也一定发现了许多“有新鲜感”的地方吧?
(1)文言文类“第一课”的交流。
师小结:语言表述有自己的年代特点,文言文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汉民族所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是我们学习、欣赏古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依据。
(2)1950年第一课《检查卫生》的交流。
师引导:“卫生股长”是一个负责医务卫生工作的职务。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召开了,新的教材也应运而生,课文中有许多参加生产生活的场景描写。大家再读一读,还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新鲜词呢。
(3)1941年的第一课《卢沟桥》的交流。
师引导:“北平”是北京的旧称。大家手中的这篇文章是影印件,印自陕西的马粪纸课本。是不是听着很奇怪?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有关马粪纸的资料),帮助我们了解与这册课本相关的那段历史。
3.感悟新鲜,品味幸福
(1)同学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全国各族小朋友们都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静地学习,我们是快乐的,更是幸运的。请你回顾前九篇“第一课”,再读三年级课本的第一课,小组合作在比较“新鲜感”的描写中完成下面的表格。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美好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凭空而至,曾有无数人为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安静学习而舍生忘死,负重前行。老师请你记住难忘的“马粪纸”,记住今天所读的这些课文,珍惜今天的幸福,也牢记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1]。(板书:珍惜今天 牢记使命)
【设计意图:通过对十篇“第一课”内容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有新鲜感”的描写,落实第一单元语文要素。同时,在比较中,发现语文课本的变化,发现人们生活的变化,发现伟大祖国的变化,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唤起学生“珍惜今天,牢记使命”的昂扬情感。】
四、回味“第一课”,延续新鲜味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了三年级语文的第一课,一起了解了近百年来不同时期的语文第一课,你都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师小结:在众多的“第一课”中,我们感受到了母语的薪火相传,感受到了祖国的日新月异。少年郎,风华正茂,学习正当时!
3.课后,请同学们与父母或爷爷奶奶交流他们小时候的语文课本,看还有哪些新鲜的发现。继续用我们课上的两个表格,将发现整理下来。
【板书设计】
参考文献:
[1]邓康延.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家国细节——百年开学第一课[J].齐鲁周刊,2018(36):59-61.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三年级 开学第一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分享百年来的十篇语文“第一课”资料,了解语文课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时代特点,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2.通过研读课本、古今对比、品味语句,感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能多种方法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通过对资料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课本变迁的同时,感悟祖国的日益强大,产生热爱语文、热爱母语的情感和珍惜今天、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准备】
资料一:十篇不同年代的语文第一课课文资料。
资料二:教学课件,视频资料。
资料三:学习提示卡。
【教学过程】
一、赠送“第一课”,开启新学期
1.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利用暑假时间,多方搜集资料,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分别是1904年《太阳》,1912年《我国》,1923年《静听》,1941年《卢沟桥》,1950年《检查卫生》,1979年《伟大的友谊》,1981年《春天来了》,1995年《小蝌蚪找妈妈》,2002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这是百年来,不同时期的第一课。大家觉得新鲜吗?
2.请大家粗略地读一读手中的课文,大致了解一下内容,看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自读。
(2)全班交流。
3.老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这些不同的课文,聊一聊语文课本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新鲜感的味道,为落实三年级第一单元训练点“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做好铺垫。】
二、交流“第一课”,分享新收获
1.一个年代的课本,散发着一个年代的味道。现在请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课本资料,了解更多时期的“第一课”。
2.小组合作,分享完整的课文资料。选出小组同学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一篇,小组集体熟读,并按照学习提示卡的要求,完成表格。
3.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资料,其他小组可补充发言。
生交流,师点评并板书: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设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理解与传承
师小结:同学们,虽然年代不同,但课文的作用却相同,它都教给我们运用语言、发展思维、提升审美、传承文化。跨越百年,语文课本的使命如生命般崭新,又如生命般坚韧!
【设计意图: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将学生的总结归纳至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语文课程和语文课本所承载的使命不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与培养不变。】
三、走进“第一课”,感受新鲜味
1.走进今天的第一课
品读了不同时期的“第一课”,大家心中一定感慨万千,我们除了感叹时光的飞逝,感慨课本的变化,更赞叹祖国的日益强大。现在时间来到了2020年,让我们来看看今天课本的第一课。
(1)自由朗读三年级课本的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2)交流阅读收获。
2.品读不同时代的第一课
在刚刚我们查看的历年“第一课”资料里,大家也一定发现了许多“有新鲜感”的地方吧?
(1)文言文类“第一课”的交流。
师小结:语言表述有自己的年代特点,文言文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汉民族所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是我们学习、欣赏古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依据。
(2)1950年第一课《检查卫生》的交流。
师引导:“卫生股长”是一个负责医务卫生工作的职务。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召开了,新的教材也应运而生,课文中有许多参加生产生活的场景描写。大家再读一读,还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新鲜词呢。
(3)1941年的第一课《卢沟桥》的交流。
师引导:“北平”是北京的旧称。大家手中的这篇文章是影印件,印自陕西的马粪纸课本。是不是听着很奇怪?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有关马粪纸的资料),帮助我们了解与这册课本相关的那段历史。
3.感悟新鲜,品味幸福
(1)同学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全国各族小朋友们都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静地学习,我们是快乐的,更是幸运的。请你回顾前九篇“第一课”,再读三年级课本的第一课,小组合作在比较“新鲜感”的描写中完成下面的表格。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美好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凭空而至,曾有无数人为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安静学习而舍生忘死,负重前行。老师请你记住难忘的“马粪纸”,记住今天所读的这些课文,珍惜今天的幸福,也牢记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1]。(板书:珍惜今天 牢记使命)
【设计意图:通过对十篇“第一课”内容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有新鲜感”的描写,落实第一单元语文要素。同时,在比较中,发现语文课本的变化,发现人们生活的变化,发现伟大祖国的变化,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唤起学生“珍惜今天,牢记使命”的昂扬情感。】
四、回味“第一课”,延续新鲜味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了三年级语文的第一课,一起了解了近百年来不同时期的语文第一课,你都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师小结:在众多的“第一课”中,我们感受到了母语的薪火相传,感受到了祖国的日新月异。少年郎,风华正茂,学习正当时!
3.课后,请同学们与父母或爷爷奶奶交流他们小时候的语文课本,看还有哪些新鲜的发现。继续用我们课上的两个表格,将发现整理下来。
【板书设计】
参考文献:
[1]邓康延.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家国细节——百年开学第一课[J].齐鲁周刊,2018(36):59-61.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