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诗歌教学过程中,意象是对其中内容最好的诠释,也是对诗歌含义的解读,更是帮助学生把握诗歌主旨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意象的把握程度并不够,学生对诗歌意境也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意象把握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意象把握;方法及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为了加强学生对不同诗歌含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诗歌中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将意象把握方法在其中进行有效应用。这种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丰富教学内涵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人情感,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质量。
一、加强对比照关注
在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特点和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古诗都是以两首为单位出现的,这样的组合方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在对诗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象[1]。
如《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古诗都属于托物言志的,主要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追求,但是在表达方式上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合理把握,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对小学语文诗歌的表达方式等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加强学生对具体语文知识的学习。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达载体,意象是一种文学手法,所以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意象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了解到诗歌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二、从诗歌的背景和情感入手,丰富意象
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在其中蕴含了丰富了历史文化。诗人的情感非常容易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要想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除了要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还要在其背景和情感入手,为学生营造情感意象,进而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2]。
例如,在对李白和王维等诗人的诗歌特点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背景和各自的情感特征等角度出发,丰富意象。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李白的诗歌主要是浪漫主义,王维大部分的诗歌类型为山水田园诗。然而,在对杜甫的诗歌进行分析时,由于其时代背景是大唐由盛转衰的情况,所以在其作品特点大多是深沉激昂的,在它的诗歌中主要表现了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因此,引导学生对小学语文诗歌意象进行把握的时候,可以在时代背景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自己营造意象,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意象情境
随着新课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学修养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诗词意象的分析,主要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在小学语文诗歌中,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意象,加强对主题思想的有效把握,了解诗词的主要内涵。
这种教学方式还能让学生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还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情境和小学语文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意象教学情境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3]。
例如,在对《春江花月夜》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优美的诗歌情境,通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FLASH,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通过直观的清丽画卷和自己的丰富想象,体会作者所想表达的江南春夜景色,进而加强学生对此部分情感内容的理解
在以前的小学语文诗歌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意象教学没有一定清楚的认识,导致学生并不能自己在意境中感悟诗歌的内涵,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创设情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好的诗词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帮助学生进入小学语文诗歌学习的状态,能够在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词意象[4]。
例如,教师在对《春夜别友人》这首古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朗诵《春夜别友人》,在音乐中去把握这首古诗的意象,主要传达分手时候的撩人心绪,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朗诵过程中,通过音乐所营造的意象,去感受作者送友时候的不舍之情,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意象,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在诗歌的特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出发,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营造意象氛围,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中加强对意象的把握,可以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从而为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基础。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