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学习小学科学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基本方法、操作在于不断学习中积累。在教学实践中常发现学生对实验课堂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实验本身理解有所欠缺,实验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为了增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实验,我运用四个策略——培养学生实验意识、具体和形象化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实验、加强实验反馈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效性 实验意识 实验步骤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实验是学习小学科学和以后探究自然科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规律是学生学习实验的关键,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极大影响,形成优良的科学态度,更好地热爱生活和尊重自然[1]。学好科学实验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并了解常见知识,理解现象所表现的规律,这样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原动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学生学习比较盲目,不能理解给定实验的目的,导致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践及教师演示实验中无法跟上教学节奏,学生通过实验后,无法理解实验能得出的具体知识原理,如研究电磁铁的性质过程中,用制作好的电磁铁针尖分别吸引指南针南北极来研究电磁铁存在南北极,有部分学生无法分析,同时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还要不断加强,等等。为了使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习兴趣、学科思维以及操作能力,就需要实验课教学的实效性的得到加强。为此根据日常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个策略来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实验意识,激发学习小学科学兴趣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时常常存在盲目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很随意,导致小组实验过程中被边缘化,实验进程无法完成。在六年级小学科学做动滑轮和滑轮组实验时,很多同学在实验中,组装滑轮连线有困难,如拉滑轮的方式、读数有些不规范,得出的结论有一定误差,这些表现出我们学生在实验前没有去预习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等,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不够,这要求老师要强调和重视在实验前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并在实验前做及时调查,让学生感受并主动认识到实验前的准备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意识。重视实验是理解实验并学习小学科学基本方法的重要前提,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更好找准实验意义,融入团队中,也更容易体验到科学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得到提升。
二、具体和形象化实验过程的步骤,使学生实践操作更为清晰、明确
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常常不能有序完成实验步骤,做了一步实验,下一步实验如何进行就不知该如何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实验步骤更多的是按照课本给定的实验步骤文字进行简单记忆,在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遗忘,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对实验的操作步骤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使实验能顺利完成,实验操作思路更为清晰。在“抵抗弯曲”这节课,探究纸梁的宽度、厚度抗弯曲能力,实验的关键是让学生控制纸梁的跨度、弯曲程度及垫圈的放置方式,我将整个实验操作步骤的过程都用图片和表格的形式在PPT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突破控制变量法做对比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思维,学生通过这种的步骤模式呈现对该实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接下来联系生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桥梁,通过讨论、自主设计等形式,学生对实验整个思路理解很到位,相比以前的直接讲授实验来说,这种模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过程,有效提升其思维能力。将实验步骤具体化、形象化成表格、流程、图片、图表等形式,使学生实践操作更为清晰、明确,培养了学生设计能力,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更易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实验时能运用这种模式去分析、探究实验,能让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三、及时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实践,有利于学生培养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学生科学学科素养
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较多,有时操作时比较随意、不走心,导致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实验现象和结果重现性较差,一方面让学生认为课本实验较难成功,给学生学习带来一些负面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实验探究的严谨性、准确性的认识不够,将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学习化学和探究科学规律的动手能力。学生出现较多的操作错误有放置不同纸的跨度、滑轮的连线、缠绕线圈、框架制作等,重视这些细节操作规范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在动手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发现、指导同学纠正,有必要的还要单独演示,确保让学生都能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后能更好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源泉,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感悟学习科学的方法,对科学学科素养提升也是明显的。
四、加强实验反馈,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基本原理的认识和设计实验能力
实验完成后要及时对该类实验进行反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实验涉及的相关原理知识巩固,使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得到加强,也能让部分学生经常在实验中将不能准确理解的地方得到加强,从而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实验反馈可以是实验基本思路的回顾,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去,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家庭小实验、校本课程等多种形式,如,制作小杆秤、设计纸桥、科学小实验社团活动等。多种新颖反馈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的认识和设计实验能力得到展示和提高。
实验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积极思考,目的明确,操作规范是提高实验教学实效性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实验的良好素养,让学生能体验到实验课堂上的喜悦和魅力。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文章中所写,如果学生的知识建立在现成提供给他的材料基础上,那么这样的学生就不会为真理,为了思想去付出劳动[2]。总之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就要真正能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基本操作的悉心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和思考中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效性 实验意识 实验步骤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实验是学习小学科学和以后探究自然科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规律是学生学习实验的关键,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极大影响,形成优良的科学态度,更好地热爱生活和尊重自然[1]。学好科学实验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并了解常见知识,理解现象所表现的规律,这样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原动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学生学习比较盲目,不能理解给定实验的目的,导致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践及教师演示实验中无法跟上教学节奏,学生通过实验后,无法理解实验能得出的具体知识原理,如研究电磁铁的性质过程中,用制作好的电磁铁针尖分别吸引指南针南北极来研究电磁铁存在南北极,有部分学生无法分析,同时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还要不断加强,等等。为了使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习兴趣、学科思维以及操作能力,就需要实验课教学的实效性的得到加强。为此根据日常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个策略来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实验意识,激发学习小学科学兴趣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时常常存在盲目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很随意,导致小组实验过程中被边缘化,实验进程无法完成。在六年级小学科学做动滑轮和滑轮组实验时,很多同学在实验中,组装滑轮连线有困难,如拉滑轮的方式、读数有些不规范,得出的结论有一定误差,这些表现出我们学生在实验前没有去预习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等,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不够,这要求老师要强调和重视在实验前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并在实验前做及时调查,让学生感受并主动认识到实验前的准备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意识。重视实验是理解实验并学习小学科学基本方法的重要前提,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更好找准实验意义,融入团队中,也更容易体验到科学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得到提升。
二、具体和形象化实验过程的步骤,使学生实践操作更为清晰、明确
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常常不能有序完成实验步骤,做了一步实验,下一步实验如何进行就不知该如何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实验步骤更多的是按照课本给定的实验步骤文字进行简单记忆,在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遗忘,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对实验的操作步骤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使实验能顺利完成,实验操作思路更为清晰。在“抵抗弯曲”这节课,探究纸梁的宽度、厚度抗弯曲能力,实验的关键是让学生控制纸梁的跨度、弯曲程度及垫圈的放置方式,我将整个实验操作步骤的过程都用图片和表格的形式在PPT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突破控制变量法做对比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思维,学生通过这种的步骤模式呈现对该实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接下来联系生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桥梁,通过讨论、自主设计等形式,学生对实验整个思路理解很到位,相比以前的直接讲授实验来说,这种模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过程,有效提升其思维能力。将实验步骤具体化、形象化成表格、流程、图片、图表等形式,使学生实践操作更为清晰、明确,培养了学生设计能力,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更易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实验时能运用这种模式去分析、探究实验,能让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三、及时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实践,有利于学生培养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学生科学学科素养
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较多,有时操作时比较随意、不走心,导致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实验现象和结果重现性较差,一方面让学生认为课本实验较难成功,给学生学习带来一些负面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实验探究的严谨性、准确性的认识不够,将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学习化学和探究科学规律的动手能力。学生出现较多的操作错误有放置不同纸的跨度、滑轮的连线、缠绕线圈、框架制作等,重视这些细节操作规范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在动手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发现、指导同学纠正,有必要的还要单独演示,确保让学生都能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后能更好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源泉,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感悟学习科学的方法,对科学学科素养提升也是明显的。
四、加强实验反馈,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基本原理的认识和设计实验能力
实验完成后要及时对该类实验进行反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实验涉及的相关原理知识巩固,使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得到加强,也能让部分学生经常在实验中将不能准确理解的地方得到加强,从而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实验反馈可以是实验基本思路的回顾,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去,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家庭小实验、校本课程等多种形式,如,制作小杆秤、设计纸桥、科学小实验社团活动等。多种新颖反馈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的认识和设计实验能力得到展示和提高。
实验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积极思考,目的明确,操作规范是提高实验教学实效性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实验的良好素养,让学生能体验到实验课堂上的喜悦和魅力。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文章中所写,如果学生的知识建立在现成提供给他的材料基础上,那么这样的学生就不会为真理,为了思想去付出劳动[2]。总之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就要真正能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基本操作的悉心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和思考中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