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要:在加强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工作的同时,教育工作者们也提出了很多的方法,课程思政的提出,就是各办法中行之有效的一种,全国各大高校高职等院校的教师也在各个课程中不断寻找思政元素。以《地图学原理》为例,研究探讨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的思政元素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 地图学原理 土地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对教师行业的定位,高评价,都是每一位教师肩上的责任。高校的教育中,除了要教授学生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够让他们带着学有所长走向社会的同时,还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只负担着前部分的使命,后半部分则多由思想政治课程以及辅导员教师来承担的。随着教育工作不断改革,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探讨及思考,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寻求着一种新的方式,去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课程思政,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课程思政,可理解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课程的要点与思想政治元素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灌输爱国主义情怀、生态文明保护、国学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想理念。在思想教育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同时,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除去原本教授的思想政治课以外的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并且做到融入自然且流畅,学生认同并吸收,是一件值得不断思考的工作。
《地图学原理》这门课程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GIS、测绘、城乡规划、环境、风景园林等专业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图学发展简史、现代地图学理论、数学基础、符号系统、地图概况、现代制图新技术及地图应用等内容。该课程集原理和技术为一体,以从古至今、由浅入深、从原始到先进的教授主线,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掌握地图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学会利用现代手段设计制作地图,并提高使用、应用地图的能力[1]。
地图,不只是简简单单表现某个区域范围内方位、地物、现状的图画或图册,它是信息的载体,可容纳大量信息,可以反映时间系列的变化,根据不同的需要,经计算机处理完成各种评价、预测、规划与决策。而《地图学原理》这门课就是为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们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信息搜集、解读、判读、利用的基础。
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讲述其技术及发展,现如今需要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也可以多加揣摩。从分析整门课程到每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都可以找寻一条或多条思政主线,并找到合适的元素切入点,寻找相关的思政元素。通过日常对新闻要点的搜集,读物中比较好的事迹、案例,都可以提炼归纳成课堂可用的思政元素融入案例。
例如提高民族自豪感这一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和不同讲授内容、讲授时间自然融入。地图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古老,是因为地图的出现要早于文字,发展的历史也能追溯到很久以前;年轻,因为它是一门技术性的基础学科,在国际上也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跟随着科技的进步一起发展,并且充满活力。在这一老一新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就可以融入民族自豪感这一思政元素。
先是古老。在教授学生们了解地图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提到我国的土地发展史。四千多年前,就已经有规模较大的测绘工作的文字记载,这就是我国地图绘制最早的起源。虽然西方国家也有着比文字记录还早的地图雏形记录,但我国西晋的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也就是现在在地图绘制中必须用到的比例尺、方位、距离等,奠定了我国古代土地的理论基础,也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地图绘制技术的发展。他采用的计里画方的方法也长期影响着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格局。目前在使用的测绘仪器中的全站仪,所提供的绘图指标也与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基本相符,能够测量并计算出其中的五要素。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运用“规”“矩”“罗盘”“尺”等简易工具,日复一日地测量着脚下这片土地,并最终绘制成地图,所得的成果与历史性的成就,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2]。
在授课过程中可同时引入领土之争、君王地位之争的历史故事,不但增加了课程的趣味度,也增加了课程的宽度。在历史故事中,体会从古至今地图的重要性,也从历史的变迁中,感受时代与科技进步的变化,不断地去思考地图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变化,如何做到多功能多途径多方位应用,除去地理信息、教育地图、规划用图、土地管理用图等传统的用途,结合现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还能够在哪些行业中发挥地图方便快捷的作用。
再者就是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的技术手段都被科技产品代替,小到手持GPS定位,大到卫星传输数据,都能够做到及时快捷准确。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且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北斗技术部分与应用部分不在这里进行赘述,但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北斗已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被全世界接受,将其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的建立,不但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具体举措,更是其品牌的创建,产品的产业化、标准化加速推进的前提。举例时可引入一些地质灾害救灾的案例,虽然在救灾任务中,一直都离不开对地图的使用,但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无人机的广泛应用,电子地图在成图出图速度、分辨率显示、图像表达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里挽救了更多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学生们通过身边实际工作案例,感受这一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善于发现地图更长远的应用,培养对专业、学科等浓厚的兴趣,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自己的规划。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国在地图制作过程中的研究及发明,都不断地影响着国际地图学的进步,并且在地图学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在课程教授中,这一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宽度,也能增加学生们对我国古老文化的更多方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中国梦的伟大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完全拘泥于政治理论知识体系,更多的则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来对其加以影响。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引入与之相关的思政元素,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增加了专业知识授课中的趣味性,还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思想教育目的。
除了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案例,融入的元素数量也需要揣摩和把控。融入的少了,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融入的多了,不但会影响专业知识的教学进程,还会让学生有一种处处都是思想政治课的感觉,反而违背了课程思政提出时的初衷。所以在课前的备课中,就需要安排好元素的数量与内容,并不断的推敲与思考[3]。
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在日常加紧对新闻、历史、文化、前沿思想等方面的学习,无论是思政元素还是案例的选取,都需要日积月累的准备,才能在备课过程中及时想到思政元素融入点,在授课过程中讲述自如、不生硬、代入感强,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提出时的初衷。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