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 要:“课程思政”是近些年高校英语专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高等教育在全球化以及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的重要转变。本文将以英语专业必修课综合英语为例,分析高校英语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为例分析课程思政的具体策略,提出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英语专业   课程思政   《综合英语》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强调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高等教育,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环,必须要承载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使命。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崛起,中国全球经济、政治、技术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外语人才承载着对外交流的使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具有文化自信、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外语人才是新时代对英语专业教育的要求。因此,课程思政成为当下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以综合英语一课为例,探究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思政建设。
、高校英语专业进行“课程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是“思政课程”,及通过《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等思政通识课程,对各专业大学生进行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这些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较难运用到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去。因此,课程思政,即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应运而生。而英语专业属于人文学科,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西方的价值观和理念,部分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中西比较学习,过分地追捧西方文化,贬低中国文化,这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非常必要。
    在最新的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已经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要求。而英语专业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条件。因为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大多涉及西方文化、西方文学、翻译、语言学等等,而这些领域都具有较高的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例如在跨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中国文化,进行中西方比较研究;在英文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中国文学作品,也可进行文学批判研究。因此,对比工科和理科,英语专业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课程思政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1]。
 
、高校英语专业进行“课程政”的策略
本节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分别分析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策略。
首先在课前环节,教师应当首先确定思政目标,然后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以《综合英语2》Unit 4 “The Man in the water”(水中人)为例,该课文讲述的是美国华盛顿飞机空难中,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最后牺牲了的无名英雄的事迹。而该单元的课程思政目标设置为通过探讨“普通人的英雄主义”这一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而相对应的课程思政内容则会聚焦探讨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差异,同时还会联系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讨论新冠疫情期间涌现出的无名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再以《综合英语1》Unit 9“ After Twenty Years”为例。该文改编自欧亨利著名短篇故事《二十年后》,讲述了一名逃犯,不远万里赴二十年前之约,却被已成为警察的挚友逮捕入狱的故事。该单元的思政目标设置为透过“情感与法制”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辨,使学生认识到个人情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做一个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中的合格公民。而相对应的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针对法制与情感的关系进行讨论,并且联系热点话题“一带一路”中国与国的友谊进行探讨。
在课堂实施环节,教师需将课堂思政内容自然巧妙地嵌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去,不能显得突兀刻意。以Unit 4 “The Man in the water”为例,教师在课文讲解完成后,会引导同学们探讨“水中人”所体现出的英雄主义,进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探讨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差异。接下来,教师会将同学们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选取新冠疫情期间的一名英雄人物,进行即兴presentation。再以Unit 9 “After Twenty Years”为例。教师在结束课文讲解后,会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针对法制与情感这以议题进行议会制辩论,同时会要求学生观看“一带一路”相关视频,内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友谊的建立与发展,观看后要求学生做简单的复述。除了从文章主题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师还可以在词句的讲解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例如举一些带有思政元素的例句,从细微之处潜移默化进行思政教育[2]。
在课后环节,主讲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日记,梳理课程思政的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好的部分要加以发扬,不够完善的地方要提出解决策略,最后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存在的问题与结论
课程思政是近些年兴起的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时间短,尚处在摸索阶段,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教育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相关经验,需要接受相关的思政知识培训。其次,不少课堂融入了相应的思政内容之后,考核和评价中确没有体现,无法很好检验课堂思政的效果。
现如今,课程思政改革是大势所趋,而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能够顺应国际化的时代需求,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交流人才,担当起帮助中国“走出去”的使命。而本文关于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也为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3]。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