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建立多元化的人才理念,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重点创新。对于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而言,采取混合式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方面效果突出。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混合式教学指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结合其他类型的学习方法,例如计算机辅助学习或其他视听媒体的综合应用等。将恰当的学习技术应用于适当的学习方法之中,能够让混合学习处于最佳的状态之下,为学生提供保障,使其得到良好的学习成果。综合来看就是促进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有效整合,让学习技术适应学习风格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特征
1. 教学理论的有效混合
教学理论的有效混合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具体来看,大学英语涉及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归类划分,在教学实践当中,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采用相应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高职院校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着眼于当前的学生现状与课程设计方案,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
2.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涉及到教学资源非常多样化,且社会对于应用型的人才需求量较大,所以在英语教学环节,高校给学生提供的能力保障,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科知识方面,还应该注重资源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具体来看,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让知识呈现出动态化的形态特点,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资源需求,实现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在高度的资源混合要求下,基于网络课程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避免重复资源的浪费,有效衔接学生的线上和线下学习。
3.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进行了协同化配合,发挥相应的优势。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有助于师生进行互动,将各种优势教育元素充分结合发挥高校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有利条件,形成以网络课堂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框架。而传统课堂能够帮助师生进行答疑解惑,明确教学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和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学科对交流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要求较高,未来的学科实践当中也应该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突出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求[1]。
二、混合式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
1.课前预习阶段的能力辅导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充分遵循时代发展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选择有时代特色和主题多样的文章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注重语言的综合应用,实现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从课程内容要求来看,大学英语本身会根据学生所关注的话题进行内容编排,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以实现文化沟通。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利用微视频或其他手段将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着初步了解,之后再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对比,采取翻转课堂的模式以突出课程重点。这样做的优势在于突出师生共建课堂的教学生态,并且让教学前后具有衔接性,结合单元主题教师可以发布与单元相关的线上讨论活动,让学生完成绘画后阐述各自的看法与观点,并且在组织论证后得出最终结果,对于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言意义突出[2]。
2. 课中探讨阶段的意识培养
课中探讨阶段主要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说明,如在词汇讲解方面,在课前阶段,教师已经向学生发布任务,学生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完成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在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当中,学生依然是学习的主体,同时需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学生可以根据网络平台完成任务,并且将成果进行展示和汇报,之后由教师展示学生的评价和见解,并围绕学生阐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补充说明。研讨阶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3]。
3.课后复习阶段的方向引导
课后复习阶段主要是对教学资源的深度应用,在教学设计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从课后复习阶段的重点来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能力考核和检测,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设计打好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或网络渠道组织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并根据前两个教学环节提供的反馈信息形成教学反思,使得现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能够在有效的教学机制下保障灵活性。大学英语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性,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应用能力的结合,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加强课后复习阶段的引导,以达到良好的学习巩固效果,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发挥主体作用。
结语
对于未来的高职院校而言,开展混合式教育体系,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特点,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并且在教学实践当中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在后续的工作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明确课程范围和课程教学要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充分突出混合式教学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打好坚实基础。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混合式教学指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结合其他类型的学习方法,例如计算机辅助学习或其他视听媒体的综合应用等。将恰当的学习技术应用于适当的学习方法之中,能够让混合学习处于最佳的状态之下,为学生提供保障,使其得到良好的学习成果。综合来看就是促进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有效整合,让学习技术适应学习风格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特征
1. 教学理论的有效混合
教学理论的有效混合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具体来看,大学英语涉及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归类划分,在教学实践当中,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采用相应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高职院校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着眼于当前的学生现状与课程设计方案,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
2.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涉及到教学资源非常多样化,且社会对于应用型的人才需求量较大,所以在英语教学环节,高校给学生提供的能力保障,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科知识方面,还应该注重资源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具体来看,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让知识呈现出动态化的形态特点,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资源需求,实现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在高度的资源混合要求下,基于网络课程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避免重复资源的浪费,有效衔接学生的线上和线下学习。
3.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进行了协同化配合,发挥相应的优势。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有助于师生进行互动,将各种优势教育元素充分结合发挥高校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有利条件,形成以网络课堂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框架。而传统课堂能够帮助师生进行答疑解惑,明确教学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和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学科对交流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要求较高,未来的学科实践当中也应该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突出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求[1]。
二、混合式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
1.课前预习阶段的能力辅导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充分遵循时代发展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选择有时代特色和主题多样的文章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注重语言的综合应用,实现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从课程内容要求来看,大学英语本身会根据学生所关注的话题进行内容编排,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以实现文化沟通。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利用微视频或其他手段将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着初步了解,之后再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对比,采取翻转课堂的模式以突出课程重点。这样做的优势在于突出师生共建课堂的教学生态,并且让教学前后具有衔接性,结合单元主题教师可以发布与单元相关的线上讨论活动,让学生完成绘画后阐述各自的看法与观点,并且在组织论证后得出最终结果,对于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言意义突出[2]。
2. 课中探讨阶段的意识培养
课中探讨阶段主要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说明,如在词汇讲解方面,在课前阶段,教师已经向学生发布任务,学生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完成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在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当中,学生依然是学习的主体,同时需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学生可以根据网络平台完成任务,并且将成果进行展示和汇报,之后由教师展示学生的评价和见解,并围绕学生阐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补充说明。研讨阶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3]。
3.课后复习阶段的方向引导
课后复习阶段主要是对教学资源的深度应用,在教学设计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从课后复习阶段的重点来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能力考核和检测,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设计打好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或网络渠道组织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并根据前两个教学环节提供的反馈信息形成教学反思,使得现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能够在有效的教学机制下保障灵活性。大学英语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性,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应用能力的结合,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加强课后复习阶段的引导,以达到良好的学习巩固效果,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发挥主体作用。
结语
对于未来的高职院校而言,开展混合式教育体系,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特点,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并且在教学实践当中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在后续的工作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明确课程范围和课程教学要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充分突出混合式教学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打好坚实基础。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