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素养目标”,情境创设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情境创设要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关键词:学习情境;创设;学科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1]创设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广泛和深度是学习情境的显著特点。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不能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或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 度学习,让情境成了摆设。
   在契诃夫《美人》教学中,一位教师将学习情境设计为:今年恰逢澳门回归 20 周年,
寒假里我们班全体同学赴澳门游学。为传播中国文化,请以 56 个民族为底色,创作一段体现华夏儿女在追梦路上奋斗的视频。 
    在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教学中,一位教师将情境设计为湖北黄冈市重修了王禹偁的“竹楼”,将对外开放。假如你是讲解员,请完成以下任务:撰写王禹偁的生平简介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根据上下文、偏旁部首知识为游客讲解一些词的含义;挑选文中的一个片段朗诵给游客;为竹楼起个名字,制成匾额,说出理由。 
    笔者以为,教师在设计学习情境时,要认真思考三个问题:本节课要达成的“素养目标” 是什么?情境指向的是核心素养的哪个维度?情境是否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如果对这三个问题没有清晰的思考,就可能为“情境”而情境,把语文课变成了非语文教学。第一位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和本文的学习没有任何关联,而这一设计可能会把语文课变成视频制作课;第二位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貌似让学生身临其境,实则不能把学生引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中去,至少对作者的情感和追求的境界没有涉及。
    契诃夫的小说注重通过生活的一个横截面以传达生活背后丰厚的意蕴内涵。初读《美人》, 学生会认为这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散文。契诃夫创作的另一个风格是围绕人物勾勒生活背 景。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他的短篇小说才能更深广地反映现实。在学习《美人》时,学生 会过多关注两位美人的美及其他人的情绪而忽略了生活背景。如果这样,就无法深入挖掘小 说深刻的意蕴了。 
    在《美人》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情境:文中,“我”分别在少年、青年时代看到了两位美人并产生了“一种虽愉快却痛苦的忧伤”的感受。今天,我们又能从少年时代、青年时代的“我”和“我”周边的人身上看到什么?我们读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分别找出相关片段,认真阅读并写出评注。 
    如此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到小说开头环境描写和“打谷场正中安着一根柱子,有十二匹马拴在一起,形成一个很长的半径,绕着那根柱子奔跑”所揭示的沉重、封闭、落后的生活状态。引导学生逐步挖掘小说的意蕴:对美和生命的感受,是不分彼此、人所共有的, 真正扼杀美的,不是这些普通人,而是那背后隐藏着的沉重、封闭、落后的生存状态。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中,“我”和周边人对美的忧伤有着极大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也是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民族普遍的遭遇和共同的感受。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契诃夫后期短篇小说的独特魅力:“他往往抓住的是一个偶然事件,一丝风、一个音响以及主人公对这瞬间的特别敏感的情绪。但在契诃夫创作中的这瞬间和阶段时间里,我们既看到了那些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事件和流露出的情绪,又看到了人们在其短促一生的、永恒的历史的绵延和承继的时间;看到了通过对阶段或瞬间的描绘所暗示出来的永恒的情势。”[2]
   《黄冈竹楼记》寓情于景,轻快自然,既抒写了作者随遇而安、贬谪不惧的心态,又含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