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德育是贯穿于教学发展始终的一门课程,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但是当前由于中职学校办学目标,以及教师思想认识、生源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德育教育质量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其存在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多。本文,则将对当前中职德育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探索;实践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学生的求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中职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一、当前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原因
所谓的教学有效性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教学效能,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存在问题。教师是一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心骨,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中职学校比较关注的依然是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提升,对于德育方面知识渗透的关注点不足。同时,还有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德育教育只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单方面的责任,自己负责的内容与德育教育的关联性不大,因此对于相关知识的重视度不足。
二是学生自身对于德育的理解认识过于片面。德育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德育知识,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实际上许多学生是茫然无措的。在学习德育知识时,许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对德育对认识不够系统全面。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了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厌学情绪浓重,对德育知识学习存在有强烈的反感之情,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育的质量效果。
三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任何一门课程的展开,都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学好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德育教育的实施亦是如此。而在对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目标进行分析时,发现教师的教学目标要么定的比较搞,要么定的比较低,对教育教育的要求低下,要么将德育教育的目标定的比较高,因此导致教育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教学目标设置不够科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转变德育教学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
中职德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展现自身的价值与魅力,而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要想做好相关工作并非易事。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做好各项引导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其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当方面的责任,德育是贯穿于教学始终的一门课程,其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只有教师转变了自身的德育教育思想观念和认识,才能真正的做好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德育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所在,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佳,他们进入到中职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在未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谋取一份好的职业。德育知识属于文化课范畴,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身就不是很高。加之,许多学生认为德育知识学习对于自身技能的提升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在学习德育知识时缺乏热情。因此,在中职德育教育实施期间,教师还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有效的优化德育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如将情境教学和游戏教学等方法融入到课堂之上,如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时,可以模拟职场经验,以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假设当前小王是某企业的一名会计,企业老板为了偷税漏税,安排小王做假账,否则就将小王辞退,在设置了相关情境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假如你是小王,究竟是保住自己的工作,做一份假账,还是选择离职?”借助这一类问题情境代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对职业道德感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使其未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进而不断的优化德育教学效果。
3、加强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并非是依靠单方面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的,其必须要师生之间彼此配合,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德育课堂上,笔者认为还需加强双向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情况等有更加深入而细致的了解,然后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学生。同时,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身为老师要兼顾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辛劳,理解教师期望自己能够成人成才的美好希冀,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不断的创新,感受多元化的德育知识,提高自我素养与职业技能,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
总之,结合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要想真正的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转变自身的德育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德育知识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与发展,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的求职就业。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